快訊

30張雲端發票中百萬大獎 財政部判定「2張不給獎」原因曝光

申請護鈔卻遭警方冷回「警車非計程車」 民眾領現金150萬再存回去

教學卓越獎入圍名單出爐 8所高中職金、銀質獎11月17日揭曉

台北市松山家商以九宮格的曼陀羅思考法與Xmind的線上實作,引導學生探索自己過去、認識現在及規畫未來。圖/教育部提供
台北市松山家商以九宮格的曼陀羅思考法與Xmind的線上實作,引導學生探索自己過去、認識現在及規畫未來。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國教署今天公布「112年度教學卓越獎」高中職金、銀質獎入圍名單,共有8所高中職入圍。教育部表示,將於11月17日在國立中正大學進行頒獎,金質獎團隊可獲得60萬元獎金,銀質獎則獲30萬元獎金。

國教署表示,今年共有20所高中職由教育部國教署、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推薦進入複選,經過7月中旬複選方案評選,共有8所高中職入圍金、銀質獎。

名單包含新北市立金山高中、台中市立豐原高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中、高雄市立六龜高中、新北市立板橋高中、台北市立松山家商、國立羅東高中、桃園市立觀音高中。

高雄市六龜高中課程設計以六龜文史為核心,並在地實地踏查,以玩為元素,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以藝術為媒介,串接各學習領域;以生活為範疇,連結在地認同;以模組產出為方向,延續傳承課程;以雙語科技為基底,訓練表達力,期盼學生從在地認同找到根。

台北市松山家商以九宮格的曼陀羅思考法與Xmind的線上實作,引導學生探索自己過去、認識現在及規畫未來,並以學校地景一行詩串聯學生與校園的連結,透過實地踏查永春陂濕地公園,瞭解在地人文,進而以SDGs永續目標探討地球人類迫切需要的議題。

師大附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啟動自主學習」教學理念出發,並以「從生活現象的議題出發」、「提問導向的探究式教學」與「螺旋式學習的架構」等策略為基礎,協助學生藉由論證、探究、再論證、再探究的思考循環,達到深度學習,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

台中市豐原高中鼓勵學生走入山林,實踐探險教育;從擬定追山目標引起學習動機、建構學習鷹架誘發自主學習,再帶領學生實際走入山林應用所學,並於活動後發表成果與引導反思,透過循序漸進的探索課程,培養學生的覺察力,認識對己、對人、對環境的關係、練習同儕合作、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

國教署表示,以上8所高中職入圍教學卓越獎的金、銀質獎的團隊各有特色,深獲評審團的高度共識與肯定,將於11月17日揭曉金、銀質獎得主,金質獎團隊可獲得60萬元獎金,銀質獎則獲30萬元獎金。

師大附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啟動自主學習」教學理念出發,協助學生藉由論證、探究、再論證、再探究的思考循環。圖/教育部提供
師大附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啟動自主學習」教學理念出發,協助學生藉由論證、探究、再論證、再探究的思考循環。圖/教育部提供
台中市豐原高中鼓勵學生走入山林,實踐探險教育。圖/教育部提供
台中市豐原高中鼓勵學生走入山林,實踐探險教育。圖/教育部提供
高雄市六龜高中課程設計以六龜文史為核心,並在地實地踏查,以玩為元素,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圖/教育部提供
高雄市六龜高中課程設計以六龜文史為核心,並在地實地踏查,以玩為元素,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圖/教育部提供

國教署 教育部

延伸閱讀

少子化釀51大專院校寄存近6千名額 專家:製造滿桌假象

大專5年累積寄存3萬招生名額 取回比率低於2%

改隸陽明交大附中案 教育部認定竹女二程序有瑕疵

偏鄉專聘教師制度未落實?教育部:仍以專任教師優先

相關新聞

亞洲技能競賽 台灣隊總冠軍

第二屆「二○二三亞洲技能競賽」前天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落幕。台灣技能小將勇奪十二金、六銀、四銅、三優勝,總計廿五面...

教團批總統參選人 教育政策只會撒幣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召開記者會,公布九月行文藍綠白三陣營總統參選人對於教育議題的回應。全教總表示,三...

開放印度移工引熱議 學者:10萬移工不如1萬留學生

近期印度移工議題引發討論,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印度人口多、留學生多,台灣正好有能量可舒緩印度大專教育供給失...

廖志坤基金會 發105萬助學創新高

財團法人廖志坤文教基金會27年來協助清寒弱勢不間斷,幫助苗栗縣中港溪(頭份市、三灣及南庄鄉)學子,前天在頭份市建國國中舉...

首屆新課綱分發入學生 高分群偏少

新課綱的第一屆學生已於去年九月上大學,今年暑期升大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統計與分析校內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成績表現,首屆新課...

陸生納健保 明年2月上路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提出陸生納健保政策。行政院昨宣布,陸生納健保於明年二月實施。衛福部指出,受惠陸生約二千人,最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