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釀51大專院校寄存近6千名額 專家:製造滿桌假象

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允許大專校院以寄存名額取代減招。但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資料,113學年共有51校、5898名額寄存教育部,一般大學共16校寄存2716名,技職校院則是35校寄存3182名,雖較去年少寄3123名,寄存總額是近六年第四高。
教育部自103學年推出「寄存名額」制度,讓大專校院自行申請減少招生名額,減少的名額可以寄存在教育部,當學校招生狀況好轉,或想調配招生名額時,可向教育部申請取回。教育界普遍形容這制度能「美化招生率」,實際上卻未能改善大專校院的困境。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3學年寄存招生名額的公立大學共有2校、29個名額,私立大學則有14校、2687個名額;寄存招生名額的國立技專校院有4校、305個名額,私立技專校院有31校、2877個名額。整體而言,113學年共有51所公私立大專校院申請寄存名額,一共存放了5898個招生名額。
若攤開近五年數據,108學年至112學年,一般公立大學及國立技專校院,每年寄存名額均不算多,普遍皆低於百名;私校則不然,根據統計,一般私立大學在112學年的寄存名額達4367名,私立技專校院在109年寄存5072名。去年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共寄存9021名額,創下新高紀錄。
全國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表示,寄存名額制度主要是因應少子化,讓大學可透過寄存而減少招生名額,以達到「美化」缺額數及註冊率,作法有點阿Q,就像餐廳業績下滑就收掉桌椅,製造「滿桌」的假象,但實際營收卻持續減少。
尤榮輝也提醒,寄存制度有助學校避免被減招或扣減獎助款,但對考生無意義,也無助學校招生。他說,考生及家長應明白,不少校系的註冊率是透過寄存制度粉飾後的數字,高註冊率並不代表是高熱門校系,考生不要被誤導。
尤榮輝也建議,教育部應公布所有校系近三年註冊人數的變動情形,對考生選擇校系才有實質幫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