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併卡卡 學者盼提誘因 教部稱先合作

少子化讓不少私校逐步走向退場,「公私併」成另類解方,卻面臨法源依據、校園風氣歧異等阻礙,雖有台科大與華夏科大併校案例,卻僅為唯一一例。學者指出,政府應訂出公私併誘因,促使高教公共化;教育部官員稱「凡事起頭難」,合作應先於合併,若單一所學校被動待價而沽,「等到花謝了也不會有人來」。

逢甲大學教授、永達技術學院公益董事廖東亮表示,大學校數過多,部分學校已面臨招生不足窘境,越偏遠的學校越容易退場,恐會拉大城鄉教育資源差距,教育部應推動公私立大學校院合併,由體質健全的公立大學,提升私立大學體質。

但廖東亮也指出,公私立涉及的法令多元又複雜,包括公立大學是依據「大學法」,私立大學是依據「私校法」,公私併最大的困境為私校董事會意願,尤其經營不錯的私校,很難有併校意願或迫切性。他認為,政府應訂出公私併誘因,提升彼此校務發展動能,並促使高教公共化。

根據教育部一○九年委託中正大學研究「公私併」可行性的研究指出,要先讓具互補性的公、私立大學跨校合作,漸進式進行教研資源整合,再進行組織合併,可行的方式包括建立跨校合作機制。另一種模式則是建立共同治理與決策機制,讓雙方辦學品質與標準趨於一致,強化實質合作關係。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賴冠瑋表示,大學合併若缺乏前期了解,而採威權式的由上而下,自然難推動。他以台科大與華夏科大併校為例,二校先簽立合作備忘錄,有默契後才推動整併,順利在一年內完成,因此凡事起頭難,合作先於合併,但合作也始於自發、互動與共好。他指出,校方也可思考成立大學聯盟、大學系統,成效不亞於併校。

高教 教育部 併校

延伸閱讀

私大補助仍有1.3萬元差距 教團籲學雜費齊一、訂收費上限

教師安置怎解?少子化招不滿 私校編制大、人力過剩恐成常態

環球科大曾爆違法扣薪 董事會終動用「設校基金」還錢

獨/國立大學資通訊外加名額砍半 台清交113學年減招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繁星錄取台大醫高中生科展作品遭撤獎 中市教育局說話了

台中一名高中生今年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其科展得獎作品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遭撤銷參賽資格與獎項;台灣大學將開會討論該生錄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