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預期美中貿易衝突緩解…道指升逾千點 史指那指反彈2.5%

違反人性的象徵? 民調:6成民眾贊成高中男女合校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行問卷調查記者會,問卷結果指出,國內有超過6成民眾同意,傳統男女分校高中應改為男女合校。圖為某台北女子中學。記者蘇健忠/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舉行問卷調查記者會,問卷結果指出,國內有超過6成民眾同意,傳統男女分校高中應改為男女合校。圖為某台北女子中學。記者蘇健忠/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性別平等了嗎?」問卷調查記者會,問卷結果指出,國內有超過6成民眾同意,傳統男女分校高中應改為男女合校。學者也評析,男女分校對未來適應社會沒有幫助,好比種族隔離政策,更是「違反人性」的教育象徵。

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玉生表示,有鑒於近期社會性別歧視、騷擾、侵害案頻傳,社會擾亂不安,基金會盼藉由民調,提供社會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參考、增進推動效果。

根據民調結果,64.4%民眾同意男女分校高中應該改為「男女合校」,受訪民眾無論男女,均有超過6成贊成改為男女合校,且男性支持比例高於女性。其中以50至64歲民眾支持度最高,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也打趣表示,「也許是當年和尚學校出身的人多較有感觸。」

郭玉生則表示,單一性別學校在國內已日益減少,但不少傳統明星高中仍是單一性別學校,也是違反人性的教育象徵。高中生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育階段,關心異性、對異性感興趣是重要的心理特徵,此時也是最適合認識異性的階段卻要彼此隔離,「男女隔離好比種族隔離。」易導致性別歧視等後續問題。

再者,郭玉生也指出,學校生活是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因此學校環境應盡量貼近社會,而男女分校正是違背社會現實環境。明星高中多會辦理男女共學活動,但與其大費周章辦活動,何不合校營造自然環境,讓學生自然學習認識、尊重乃至於欣賞異性,呼籲教育當局應調整單一性別學校,改為男女合校。

台師大名譽教授晏涵文則指出,過去還有男女同校卻不同班的設計,實則更糟糕,「男生看到女生都以為是神仙。」但認識異性的真實樣貌非常重要。因此男女同校外還要落實男女同班,社會上性別共存,若教育階段刻意將異性隔離,恐會讓學生喪失學習機會,且明星高中學生多是未來社會的中堅,更應該在青春期時共同學習。

此外,本次民調也顯示,即便性別平等教育法將上路滿20周年,但仍有53.2%民眾認為校園性騷、性霸凌問題嚴重,55.4%民眾對學校能保護學生不受性騷沒有信心,78%民眾更認為學校在面對性霸凌、性騷擾事件時,會以校譽為優先淡化處理。

至於校園發生性霸凌、性騷擾主因,馮清皇也表示,85.4%民眾認為是色情媒體推波助瀾,76.7%民眾認為主因是旁觀者的冷漠所致,63.1%民眾則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未落實,且受訪民眾學歷愈高,對三項原因認同比率也愈高。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行記者會「性別平等了嗎?」問卷調查記者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行記者會「性別平等了嗎?」問卷調查記者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女生 性別 性別歧視 性平 民調

延伸閱讀

調查:近5成認女性應服兵役 逾6成贊同男女合校

駐泰代表莊碩漢涉性騷請辭 新任代表由張俊福接任

南投某國小校長涉性騷「還找民代施壓」 縣府:依法停職

性騷6女調查官「拍屁股、問乳暈顏色」 男組長遭拔官確定

相關新聞

唱出布袋戲的磅礡大氣 雲林國小合唱團驚艷評審7月將登國際大賽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小合唱團日前以融入布袋戲文化的創意編曲驚豔評審,再度拿下全國雙特優,將於7月到韓國濟州島參加世界合唱大...

屏東偏鄉小校水泉國小女籃奪冠 不忘帶上月琴表演恆春民謠

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全校僅35名學生,學校發展籃球、恆春民謠,學生們今年3月參加2025全國籃球錦標賽U12女子MINI...

難怪大家不喜歡數學...他分享國小低年級「超難算式題」:誰解得出來?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題你解的出來嗎?一名男網友分享「國小低年級資優班」數學題,題目中展示著一個直式加法算式:「丙乙+丙甲=甲乙丙」,試求甲、乙、丙分別是多少?」,此問題難倒一堆網友,紛紛直呼:「難怪一堆人不喜歡數學」。

基隆二信將設半導體實驗班 菁英式教育培訓出大學新生

基隆市二信高中今天表示,順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二信電機科成立「半導體實驗班」已獲教育部同意,未來將與設有半導體...

家長會幹部 雙北擬納排黑條款

台南去年創全國之先訂定學校家長會長「排黑條款」,但雙北都無嚴格規範,家長憂心,保全也要良民證,家長會幹部某種程度也屬「校...

羨慕!生生喝鮮乳 18.4萬童受惠蔣萬安曝1條件評估擴國中

北市長蔣萬安推動「生生喝鮮奶」今與六大通路政策說明會。由於有網友喊「羨慕台北人」,還有家長希望擴及國高中,蔣萬安今被問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