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吃案」?台南國中生被用拳頭猛揍頭腦震盪 僅獲班導1通電話關心

台南市議員杜素吟昨天在議會指有國中傳出霸凌事件,要求教育局主動協助處理。圖/杜素吟提供
台南市議員杜素吟昨天在議會指有國中傳出霸凌事件,要求教育局主動協助處理。圖/杜素吟提供

台南中西區某所國中傳出學生霸凌事件,傳出校方隱匿案情未積極處理,議員杜素吟提醒要教育局積極處理,市長黃偉哲表示,已指示教育局成立專案調查,毋枉毋縱。教育局回應,已督導校方依程序受理調查,同時啟動輔導機制。

據了解,6月6日被害學生的媽媽接獲孩子被同學打到頭,趕去才知道原來孩子是在學校被其他班學生用拳頭猛揍頭部,造成暈眩,帶孩子到醫院就醫後診斷有腦震盪傾向,但除了班導打一通電話關心,再也沒有下文,隔天學生爸爸到學校了解處置情形,相關人員皆不在,得不到任何回應。

受害學生母親質疑校方,事件至今,孩子還是不敢上學,而施暴者卻仍在學校安心上學,絲毫沒有任何影響,要問對方家長是什麼硬背景?校方不敢告知孩子的行為?還是家長縱容自己的孩子可以施暴沒有悔意、繼續在學校當他的資優生呢?議員杜素吟昨天在議會質詢時才爆開,並要求教育局介入調查。

針對該起校園疑似霸凌事件,教育局表示,學校於6月7日家長反映後於24小時內以衝突事件進行校安通報,惟教育局後續接獲家長反映疑似並非單一衝突情事後,隨即督責學校於6月8日續更新通報類別為疑似霸凌事件,並進行社政通報。

目前該案已責成學校於6月9日完成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審議決定受理後已籌組小組進行調查,並提供當事人必要的輔導及避免當事人接觸等因應措施,務必確保學生身心獲得妥善照顧。

教育局表示,本案目前已進入調查程序,並責令學校務必依法謹慎妥處,且需主動向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具體說明處理程序、積極提供必要協助,未來也會持續督導學校完成調查。對於學校未積極主動關懷學生、善盡親師溝通責任部分,教育局也會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若有違失將會依規定嚴處。

教育局再次提醒學校務必落實友善校園生活問卷及相關預防覺察作為、營造溫暖的校園氣氛、隨時敏於覺察學生的身心狀況、即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不宜忽略學生微小的問題反應,才能早日介入、適時化解並守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台南市長黃偉哲已指示教育局成立專案調查,勿枉勿縱。記者吳淑玲/攝影
台南市長黃偉哲已指示教育局成立專案調查,勿枉勿縱。記者吳淑玲/攝影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教育局 霸凌 議員 台南 國中生

延伸閱讀

民進黨議員要幼兒單位監視器納管 新北:預算有限

新北幼兒園餵藥 桃園議員要求市府專案為孩童健康把關

林飛帆性騷吃案全身退 王鴻薇:民進黨傾所有資源輔選

林飛帆捲性騷吃案無事 曾銘宗:怕撤銷提名衝擊綠選情

相關新聞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