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預校隱匿流感群聚 高市衛生局罰款1萬2000元

中正預校因隱匿流感群聚,被高雄市衛生局開罰1萬2000元。本報資料照
中正預校因隱匿流感群聚,被高雄市衛生局開罰1萬2000元。本報資料照

中正預校5月11日有學生呼吸道感染,其後陸續多名學生確診,但校方卻未依規定通報,衛生局統計截至6月5日,該校累計61名疑似類流感個案,衛生局初步認定該校未依「高雄市學校類流感、腹瀉及水痘群聚通報規定」落實通報,且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已依法開罰1萬2000元,並責令該校針對已群聚感染共12班停課一周。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衛生局6月2日接獲鳳山區第二衛生所通報中正預校第一大隊(八德樓)疑似呼吸道傳染病群聚事件。經疫調指標個案發病日為5月11日,其後陸續多名學生確診,統計截至6月5日,該校累計61名疑似類流感個案,分布於高二(八德樓)15個班級。目前所有出現疑似症狀的學生均已回家休養。

據了解,目前中正預校61名類流感確診者均為學生,教職員工等目前尚在疫調掌握中。

衛生局說,高雄市衛生局在2018年已發文公告,要求高雄各級學校及軍事院校如發現類流感、腹瀉、水痘群聚,應在24小時內通報轄區衛生所,以免因延誤通報造成疫情擴大。但這次中正預校在學生陸續確診類流感後,校方都未主動通報,衛生局發現近日對抗病毒的藥物「克流感」用藥量增加,追查後才發現。

衛生局6月2日會同轄區衛生所前往該校現場查察,要求學校針對疫情發生班級、宿舍及公共空間進行環境消毒,並針對師生進行症狀監測,落實通報。另為釐清感染病原體,衛生局已針對4名發病個案採檢送驗檢體(含流感、腺病毒、RSV、腸病毒、COVID-19)。

衛生局說,中正預校出現校園呼吸道群聚事件,卻未即時主動通報,衛生局初步認定該校未依「高雄市學校類流感、腹瀉及水痘群聚通報規定」落實通報,且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依同法第70條處新台幣1萬2000元罰鍰,並已責令該校針對已群聚感染共12班停課1周。

中正預校表示,這是5月間發生的事,現在已逐漸減緩,衛生局與疾管單位也都來協助學校處理,中正預校日後會遵照國防部及衛生局相關防疫規定,全力落實防疫。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衛生局 類流感 中正預校

延伸閱讀

「文化幣」放大了 高市逾56場演出持文化幣享半價

高市輕軌施工交管 憲政、大順路口明起禁止左轉

昨夜高市暴雨市區積水 水利局:加強清疏備戰

如何妥善「承接」性騷被害親友?醫:傾聽比建議重要

相關新聞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