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改隸陽明交大附中案 教育部認定竹女2程序有瑕疵

為何學校午餐採用水產品不容易 業界說出「主要關鍵」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推三章一Q國產食材入校園,其中水產品覆蓋率達95%,去年加上班班吃石斑政策,學校午餐的水產採購量達5900公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他有夢想,國內的學校午餐要超越日韓,從小吃在地食材;但其實受限於食材價格相對高昂,以及加工處理費用高,價格使然,其採購有先天的條件限制、影響意願。

農委會漁業署今舉行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希望學校能多採購國產魚,當作學校午餐食材,過去每人每餐補助3.5元,現在每人每餐10元(偏鄉14元),應該更有餘裕可以採購國產魚,但實際上採購品項仍以成本為主要考量;現場也擺滿處理過後的冷凍國產魚片、魚丸、魚丁、花枝排、魚漿甜不辣等,希望讓團膳、廚師可以方便採用入菜。

陳吉仲表示,他有夢想,看到美國的學校早餐午餐有多好,因此菜總統的新農業政策食安五環內,讓學校午餐採用在地食材,一路走來艱辛,現在每人每餐追加到10元,才可以開始供應水產品,去年鬼頭刀、台灣鯛供應超過5900公噸,今年到4月逾2400公噸,到後來供應的石斑魚;他希望未來台灣學校午餐可以超越日韓,不要如過去學生吃學校午餐,一個台灣好幾個世界。

農委會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希望至少每個月,可以提供一次水產品進入學校午餐。

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表示,過去因為地緣、或是經費不足,部分學校於產品較少吃,經過多年漁民團體的推廣,過去一個月一到兩次,現在有的學校校五每周可以吃到一次,吃的品項包括台灣鯛、鱸魚片、鮪魚丁、魚丸、烏魚等都有。

新北市餐盒公會理事長魏勝哲表示,對團膳來說,海鮮類是比較容易腐敗、相對有食安疑慮,加上有刺、甲殼類,較易引起過敏,價格偏高,因此會較少使用,現在因為獎勵金加入,至少一個月要採購一次新鮮的魚,要讓學生養成吃魚習慣。會挑選的魚,比較偏向國內生產、大宗、平價魚種,鯰魚、虱目魚、還有之前專案獎勵的石斑,但應該沒有後續了,因為單價比較高。

也有漁業界人士表示,台灣是亞熱帶國家,沿近海捕撈、養殖成本、處理分切的成本都太高,實際上被學校午餐採用的魚比例還是很少,比如虱目魚也不是虱目魚肚,而是魚柳;加上要入學校的水產品,要符合三章一Q的水產魚種可選的不多,要夠大、還要能片、分切,成本、運送規格門檻要求非常高,不是官員說的這樣輕巧。

他表示,經費提高狀況下可以多採用,但現在價格變貴、產量更少,沒有這麼多可以片成清肉的大魚,學校有的想吃,但沒有充足貨源,團膳也難達到。

農委會漁業署今舉行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現場也擺滿處理過後的冷凍國產魚片、魚丸、魚丁、花枝排、魚漿甜不辣等,希望讓團膳、廚師可以方便採用入菜。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漁業署今舉行校園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現場也擺滿處理過後的冷凍國產魚片、魚丸、魚丁、花枝排、魚漿甜不辣等,希望讓團膳、廚師可以方便採用入菜。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

延伸閱讀

荔枝玉荷包新品種早大荔嘗鮮正當時 農委會圖卡教你分辨

學校午餐是食農教育具體實踐?業者籲:該深究檢討了

食農教育法1周年的具體案例 陳吉仲說是這兩件事

節慶米食入學校午餐 讓學童傳承文化與美味

相關新聞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陸生來台 短期生秋季翻倍成長

教育部公告一一一學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數概況,後疫情時代,境外生數回流至十點三萬人,最大生源國仍以越南、印尼為主,過去人數...

台灣文學的守護者!台南文化獎頒給高齡85歲張良澤教授

第12屆「台南文化獎」遴選結果出爐,由投身台灣文學教育逾半世紀、致力台灣文學資料收集保存,在台灣文學推廣之路上,具傑出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