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鋼創下接手專輔學校首例 工會憂私校成財團競標對象

台鋼集團將接手高苑科大,計畫改名為台鋼科技大學。記者古和純/攝影
台鋼集團將接手高苑科大,計畫改名為台鋼科技大學。記者古和純/攝影

台鋼集團於改善期屆滿前三天挹注高苑科大2.8億元奏效,創下財團成功接手專輔學校首例。全國私校工會指出,財務惡化及欠薪已是私校退場的二大關鍵,若政府持續不調整政策及制度,未來恐怕只有大財團有能力接手私校辦學;大財團掌控的私校,其公共性及公益性的維持也將備受挑戰。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認為,目前列專輔的學校只能等待企業挹注資金,憂心學校淪為財團「競標」對象,他建議政府提早進場,提供資源與監督機制。

全國私校工會表示,期待台鋼集團能公益辦學,照顧好教職員及學生權益,培育技職人才,成為財團辦學典範。高苑科大改名為「台鋼科技大學」後,台鋼是否仍持續挹注資金恢復學校正常運作,以及是否對系所進行大幅調整,造成教職員大量失業問題?後續仍需觀察。若必須將高苑科大「打掉重練」,工會期待台鋼展現大財團的氣度,給予教職員更優渥的資遣條件。

大同技術學院、明道大學,以及環球科大三校過去均有欠薪問題,私校工會建議改組後的公益董事會能積極協助解決欠薪爭議,維護教職員基本生存權利。

全教總副秘書長張旭政指出,學校列入專輔多因財務問題,目前看來也只剩下找企業挹注一途。但過去曾發生企業進駐私校後掏空校產、或將學校變成員工訓練所,教育部必須好好監督。他也指出,目前只有教育部和國教署管轄的學校列入專輔、六都管轄者卻無一所列入,「這是一個警訊」。若未列專輔、直接走私校退場條例,校產的捐贈「空間大」,可以挪作教育之外的用途。他期待六都積極處理符合退場條例的專輔學校。

林柏儀則表示,目前接受專輔的學校都只是「單純看財務狀況」,會出現兩種疑慮—一是鼓勵學校壓榨教職員薪資壓低辦學成本,二是往往只能等待財團捐助。但財團可能心存善念、也可能只想把校產挪為己有;還不如早年學校可以申請政府接管協助。他認為在專輔初期,政府便可以進場協助學校規劃或提供資源,如協助跟公立學校整併。以此次高苑為例,如果台鋼出2.8億元便可接手高苑,政府為何不能出3億讓高苑成為高雄大學第二校區?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高苑科大 教育部 大同技術學院

延伸閱讀

退場海嘯來襲 三私校釀1120生需安置、逾400教職員失業

高苑科大獲捐資成功解列專輔 私校工會評「創造奇蹟」

高苑科大解除專輔 是否改名台鋼科大明揭曉

企業即時雨豪捐2.8億!高苑科大11個月欠薪全數清償

相關新聞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