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雙語政策逾萬人連署 教團籲藍綠白總統候選人表態

「多語台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今年四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應停止雙語政策,不到三天就宣告成案,並在5月28日連署破萬。多個教育團體今天召開記者會,並提出五項訴求,呼籲政府應謙卑道歉,盡快停止錯誤的雙語政策,並要求藍綠白三位總統候選人明確表態,誠實面對雙語政策帶來的亂象。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多個教育團體今年4月提出暫停雙語政策的連署,回歸英語專業教學,三天內超過5000人,日前正式突破一萬人。他表示,雙語政策是口號治國,重要的教育政策竟沒透過任何研究討論,只憑政治人物口號就倉促成行,例如賴清德副總統2014年喊出10年內台南市要達成,台南市仍未達成,甚至已為教學現場帶來問題。
侯俊良也指出,政府政策除了把雙語國家改成雙語政策外,相關計畫仍繼續執行,經費更是不斷加碼,這種亂象沒減少,也造成現場問題。前陣子也有學生提出調查,學生自認,若雙語政策推動下去,恐會造成學科專業、英語學習都學不好的「雙貧乏」,各地教育單位也會產生軍備競賽,反而會傷害台灣學生的基本學力。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廖咸浩表示,任何政策都必須要公平,不是針對最傑出,也不是針對需要補強者,若把英語教學提早普遍化,恐讓學童提早放棄英文,若用全英文教學,反而會讓學生提早放棄學習,用語言政策害了孩子的未來。當老師無法用英文教,學生也不可能用英文吸收,這些學生恐怕還要在校外補習。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新課綱強調素養,但根據2021年PIRLS閱讀素養調查,可以發現小學四年級閱讀能力下滑,且低分水準比例增加。他也提到,家長普遍認為基本學力不能變弱,才能推雙語,現況卻是雙貧乏,尤其各縣市推動雙語教育有城鄉差距,應立即檢討雙語政策。
學生團體EdYouth共同發起人李瑞霖表示,根據日前調查,只有22.7%學生認為將英文納入學科不會影響學習興趣,另僅不到二成學生認為,用英文學習不會影響該科學習成效。調查過程也發現,讚許雙語政策的學生,普遍是語言能力已達B2、C1程度的學生,也有小一家長向他們反映,孩子就讀雙語實驗學校,沒想到回家卻哭著說生活克用英文上聽不懂。他強調,教育本該是成就每一個學生,雙語政策卻產生矛盾。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則說,政府設定2030年高中以下要有超過九成學校英語課採全英語授課,卻讓不少教師壓力山大,現在的國高中學生更喊「幸好不會遇到」。他提到,立法院法制局早建議,若無完整配套措施就推動雙語教育,恐會造成反效果,建議透過課後社團等自願性活動,促進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能力,並非在學生連基本單字都不熟悉的狀況下進入全英語環境。
相關教育團體共提出五項訴求,並要求藍綠白三位總統候選人明確表態,呼籲朝野誠實面對雙語政策亂象。包含停止雙語政策,並暫停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的法制化;暫停教育部、國教署以雙語國家、雙語政策為名的補助要點;檢討不當績效指標,停止雙語政策評鑑作業;教甄回歸專業,停止非英語科教甄以英語口試、試教的錯誤政策;提升並活化英語教學品質,不應讓英語成為其他學科的指定教學語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