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滑輪/再度「金包銀」!李孟竹連兩屆亞運奪金、劉懿萱收銀

純淨水、礦泉水、鹼性水,哪種水最健康?專家籲一件事更重要

百億美元的領導課 蔡崇信返台閉門演講為何談運動家精神

自殺死亡率連5年上升 學者:惡質校園文化成壓垮學生主因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召開「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機制」公聽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召開「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機制」公聽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召開「兒少自殺原因回溯調查機制」公聽會,邀請教育部衛福部及學者專家討論預防兒少自殺。與會學生代表、學者多指出,現行運作的三級輔導機制仍有待改善,且自殺防治更應徹底檢討校園文化,如強制寫自述書、濫用記過機制等,都可能是壓垮學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衛福部統計0至24歲自殺死亡率連續5年上升,且2021年達261人,占全年齡層自殺死亡人數的7.2%。衛福部表示,長期而言我國0至17歲兒少自殺死亡人數微幅增加。而教育部數據也指出,2021年學校通報學生自傷自殺人數40人、2022年則為35人。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表示,教育部已訂定「校園學生自傷三級預防工作計畫」,有效推動各級學校執行初級預防發展性輔導、二級預防介入性輔導,以及三級處遇性輔導等預防工作模式。若需建立兒少死因回溯機制,教育部將全力配合衛福部。

但列席學生代表聞英佐指出,現行三級輔導機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於初級發展性輔導階段,教師其實不太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掌握度低;進入二級時則會發現,很多需幫助的學生其實不相信輔導人員會保密,其可能轉述班導師,反而讓導師公開在課堂咎責,造成當事人更多困擾,也導致學生多不欲尋求協助。

聞英佐也談到,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心理的大宗因素,如部分私立學校仍存有違反人權的校規,高壓文化累積已久,此時若又無運行得當的協助資源,都會導致當事人難以承受。

台中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督導劉貞芳也指出,過去曾發生過欲提供學生三級輔導機制但家長卻拒絕,教學現場發現,很多被霸凌的學童反而是家長拒絕輔導介入,在於怕子女被調查,或認為輔導可能損其權益,執行面上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則認為,應把校園文化納入防治考量,過去如崇明國中至近期的豐原高中案等,校園文化因素占絕大多數,且學校將自我反省當作懲處一環,不少個案被強制寫自述書;學校亦有濫用懲處的狀況,未給予糾正就將學生記過,如豐原高中一案即可見學生遭濫記警告,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學校輔導機制也有問題,如學生已有輕生念頭,但相關師長卻說不用、不需要輔導,都是主管機關應正視的問題。

馮喬蘭指出,很多自殺個案雖有調查報告,但始終未檢視系統問題、對校園文化也不夠理解。以澳洲為例,相關職責單位須提出個案觀察到的保護、虐待,甚至少數民族等問題,再交由一個機構綜整,對一案才能做出完整的剖析。

立法委員王婉諭表示,兒少自殺通報案件五年來飆升、死亡數更成長1.65倍。青少年走向絕路,除了情感、人際生活外,也涉及家庭教育等層面,台灣的家庭教育多教導孩童要隱忍情緒、不應有情緒起伏,導致學童潛意識上已養成不能對事情有所感受、不能表達情緒。

王婉諭談到,教學現場輔導人力仍不足,2018至2019年間,尋短的個案中高達七成未接觸校內輔導,可見輔導資源和學生需求落差慎大,除了五年依法檢討外,也要改善專業輔導人力不足、解決無法聘滿的問題。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教育部 衛福部 情緒

延伸閱讀

國民黨時力響應民團 籲台美貿易倡議應送立法院審查

時力公布首波區域立委提名名單 邱顯智參選新竹市選區

喊話黃國昌參與2024選戰 王婉諭:持續磨合再推進

竹北天坑案停工後半夜偷施工 王婉諭批竹縣府護航滅證

相關新聞

教師節祝賀 蔡英文: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

今天是教師節,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說,謝謝老師們的辛苦付出,各位老師辛苦了。「政府會繼續努力,當老師們的後盾,一起為台灣的...

中小學教師3成不快樂 兼行政壓力大

今天是教師節,多個教育團體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進行大調查,卻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三成教...

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挹注加給津貼提升偏鄉教師福利,並在正式教師及代理教師間撐出新的空...

長照類科休退學率高 難解人才荒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因長照相關產業薪資低、工時長,職務較無成長空間,導致大專校院「老年人及失能成人照顧」學類學生,...

孩子不來 老師走了 偏鄉小校 淪「華麗的空城」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許多偏鄉小校卻還「等嘸人」:沒有學生、也沒有老師。澎湖的虎井國小在校友支持下,大手筆向台灣本島反向招生...

大愛接住弱勢生 66師獲菁師獎

有「民間師鐸獎」之稱的第十二屆「教育大愛菁師獎」表揚大會昨頒獎,主辦單位懷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陳玲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