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家齊聚分享在狂飆的年代 以文字引領思潮啟蒙

臺灣文學知識庫應用論壇3月8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登場,與會者包括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國藝會董事長向陽,以及李瑞騰、陳義芝、封德屏、翁聖峰、須文蔚、王聰威、楊宗翰等學者專家共同參與分享,透過他們的觀點與視角,深入70-90年代思潮與社會萬象。
論壇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辦,聯合知識庫協力策畫,希望邀集學者專家運用舊時資料挖礦交流討論激發火花。
蔡詩萍為《中國論壇》最後一代總編輯,他表示,當台灣衝撞民國時,引領當時文字啟蒙,那一個時代,也是他的青春,他始終相信閱讀知識可以啟蒙,保持閱讀習慣。
向陽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認為80年代是活蹦亂跳的年代,因為夾在聯合與人間兩大副刊之間,以台灣取向彰顯台灣本土文學獨特性。當時自立稿費1個字3毛,與聯合報的1元,可見差距。自嘲是兩報不能刊的文章的承接菜籃,像是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以及龍應台被兩報副刊拒絕刊登的雜文《天羅地網》也登上《自立副刊》。
前《聯合報》副刊主編陳義芝透過翻閱早期自己編的聯合副刊版面,表達再次看怎麼那麼新鮮的感慨,有跨越時間的閱讀價值!《知感交融的副刊有京華碼頭的意義》,當時不止文學還關心海洋環境,是編者、作者、大眾互相對話,也是文學與時代的對話,並笑談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急電訪談時的情景。
《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表示,這份刊物發行至今40年,是一份獻給臺灣文學的禮物。臺師大文學院副院長須文蔚認為《書評書目》抓起臺灣書評與文學評論風潮,見證臺灣文學研究的起點,他舉例黃春明作品受到齊期壽、何欣等人評論後產生很大影響。須副院長也在會中分享楊照至今還記得《書評書目》的郵政劃撥帳號小秘密。《聯合文學》事業群總經理兼總編輯王聰威認為,文學是一種生活化實踐,現在總編輯需要多工,要讓品牌走進人群。
解除報禁與戒嚴後的媒體萬花齊放,這六大刊物也成為推動社會人文議題的重要空間,聯合知識庫將這些臺灣文學報刊資源建置為「臺灣文學知識庫」,整合性數位資料庫的獨創定位,可以從中翻閱查詢,甚至活用這些舊時的文學寶藏,對臺灣文學研究者是很好的利器。
前臺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教授分享透過資料庫找回自己以前寫過的所有作品。國北教大圖書館翁聖峰館長認為資料庫重要,可以豐富研究,但閱讀也很重要不要受到限制。國北教大語創系副教授楊宗翰認為,學校資料庫採購預算,外文資料庫佔比過高,應擴充國內中文資料庫採購預算。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