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未解封 實驗教育3大困境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滿八年,台北市陸續推動公立學校實驗教育,已有國小六所、國中三所、完全實中及數位實驗高中各一所,學生數也從二○一五年的八六七人,成長至一一一學年度二八七二人,翻了三倍多。實驗教育夯,幾所學校也因此成了招生大熱門,但實驗教育學校愈往高中、數量愈少,形成十二年不連貫,另有升學銜接、體制束縛、多數家長觀念難改等三大困境,台灣面對實驗教育恐還沒準備好。
實驗學校夯 想入學還要抽籤
「這些紙的材質、功能、環保性有什麼不同,大家分組開始討論」,台北市民族實驗國中是國內第一所以綠色科技為主軸的實驗學校,美術課堂上,學生分組觀察素材特性,老師不給答案,要學生不斷提問、討論,找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民族國中也受少子化衝擊,一學年最多十七個班級,現減為四班,四年前轉型實驗學校,招牌宛如燙金,入學要抽籤,最近一學期有一九二人報名,僅錄取六十人;其他實驗學校也有類似現象。
不過,最近有實驗國中辦家長說明會,家長普遍關心孩子進實驗教育後,反而更焦慮未來升學銜接。民族實驗國中校長洪錫璿坦言,大部分家長會反映實驗國中給孩子的功課、考試太少,擔心學校教得不夠多,私下再去補習,也有家長擔心學生管太鬆、不重視學科成績而把孩子轉走。
洪錫璿說,即使是實驗國中,為了升學,九年級課程也必須轉回來追求學科成績,又是要有標準答案、不能有創意和太KUSO的想法,不免擔心會白白浪費前幾年的開放多元學習經驗。
升學銜接卡卡 學生下課補習
台北市數位實驗高中教務主任潘玳玉也說,國中端的實驗學校已變少,到了高中端更少,學生想銜接就會出問題。為了減輕升學壓力、反轉重視學科的傳統體制,數位實中把國、英、數等學測考科改成選修,但全校四十名學生竟高達卅人都選修國、英、數,許多人下課一樣去補習、找家教,也不斷有家長期待學校的實體課和考試多一點。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吳清山認為,實驗教育就要拋開偏重智育學習、升學主義的舊觀念,讓孩子適性發展,重點還是家長必須放得下考試成績,否則孩子痛苦,家長更痛苦。尤其現在社會和以前不一樣,要接受實驗教育,教育觀念就要完全解封,家長不要以過去受教育的思維、經驗,限制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國中多元學習 高中走回頭路
洪錫璿指出,實驗國中好不容易花三年培養孩子走上多元開放學習之路,但到了高中,絕大多數拉回傳統「老師說、學生聽」的授課模式;以民族國中會考表現為例,進前三志願學生占比約百分之八;八成學生上公立高中職,跟一般明星國中比,實中表現的確「還好」,但外界要看重的是學生發展解決問題能力,這也是家長能否接受的現實。
吳清山說,現行體制讓實驗教育學生中途被迫改變學習方式相當可惜,也喪失實驗教育價值,家長的觀念是關鍵之一,這顯示台灣對實驗教育還沒準備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