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煞找上門!高雄暗夜傳槍響 18歲男左大腿中彈倒地哀嚎

3.5萬名HIV感染者面臨老後求助無門 難有生活品質

侯友宜駁抹紅 爆民進黨曾找他選中市、嘉縣長

愛心無遠弗屆 2022康橋行動勸募捐數百萬善款

走出教室,以實際的行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透過募款式的公益活動,使得孩子從跨領域的學習中,感同身受他人需要、用行動奉獻自己愛心!康橋國際學校舉行「2022行動勸募捐贈儀式」,在新店秀岡、青山、林口及新竹等四校區學生共同努力下,以戶外與線上勸募等方式共募得827萬餘元,並將金額全數捐贈給育成基金會、唐氏症基金會、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勵馨基金會、台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等公益團體。

林口校區2022行動勸募將募得的款項正式捐贈給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與野灣動物保育協。 圖/康橋 提供
林口校區2022行動勸募將募得的款項正式捐贈給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與野灣動物保育協。 圖/康橋 提供

康橋國際學校自2011年以來,每年皆與不同的公益團體舉辦行動勸募,今年在多個不同的公益單位合作下,分別以「與育成同心.與唐氏同行」、「分享食物最有愛」、「馨之所向.灣眾一心」為主題,由三至十二年級的康橋學生,一起走出戶外、及運用線上口語表達的形式進行勸募。

康橋新竹校區2022線上行動勸募,全校師生將募得款項捐贈給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圖/康橋 提供
康橋新竹校區2022線上行動勸募,全校師生將募得款項捐贈給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圖/康橋 提供

秀岡校區徐文淞校長表示,康橋每年舉辦的行動勸募帶來的不只是學生課業上的學習而已,孩子透過實際的勸募活動,聚焦於品格力的養成,行動勸募不僅獲得豐碩的成果外,當中的過程更加重要,默默行善得到的掌聲不多,但卻是非常寶貴的學習經驗!行動勸募的結束不是終點,而是付出愛心的開始,期盼大家繼續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一起幫助社會弱勢!

康橋秀岡校區行動勸募「與育成同心.與唐氏同行」圓滿結束,募得善款總金額新台幣3,996,812元。 圖/康橋 提供
康橋秀岡校區行動勸募「與育成同心.與唐氏同行」圓滿結束,募得善款總金額新台幣3,996,812元。 圖/康橋 提供

另外,青山校區許銘欽校長也認為,為考量防疫優先,今年實施線上的方式進行勸募,學生不僅在網路數位平台,運用電子與手繪簡報或自製的影片等多元方式以口語表達進行勸募外,同時也在「分享食物」與「獨居老人」的主題中,讓大家更能體會不浪費食物與關懷弱勢的重要性!

青山校區2022線上行動勸募,以「分享食物最有愛」為主題,共募得213萬餘元。 圖/康橋 提供
青山校區2022線上行動勸募,以「分享食物最有愛」為主題,共募得213萬餘元。 圖/康橋 提供

康橋國際學校表示,跨出舒適圈、走出戶外,提起勇氣向陌生人表達公益愛心的理念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儘管過程中會遇到拒絕與質疑,然而每一次的表達,反而都是不同的學習意義。

2022_康橋國際學校舉辦行動勸募,邀請全校孩子走出舒適圈,為公益團體發聲。 圖/康橋 提供
2022_康橋國際學校舉辦行動勸募,邀請全校孩子走出舒適圈,為公益團體發聲。 圖/康橋 提供

康橋也強調,學校除了一年一度的行動勸募公益活動外,還提供寒暑假學生志工營隊的偏鄉教育、四大家族的淨灘活動、甚至是服務性質的課間社團等,多樣化公益服務的學習機會,都能培養學生主動關懷的品格、及在團隊中溝通合作等多元能力!

相關新聞

跟進公立大學教師明年調薪 東海大學董事會1分鐘拍板通過

行政院宣布明年起調漲公立大專院校教師及中研院研究人員學術研究加給15%,若私校跟進將獲7成補助。東海大學召開董事會決議跟...

文化黑潮不只台劇 文化部宣布補助漫畫最高700萬

文化部提出的「台流文化黑潮計畫」,獲行政院支持核定4年100億元、113年30億元預算。在公布國際台劇徵案後,文化部今(...

高齡自主學習申請踴躍 獲補助團體成長到221團

活到老、學到老不只是口號,教育部補助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申請越來越踴躍,112年度獲得補助的數量成長到221團,較去年增加...

打造山坡上最美學習空間!茄苳國小多功能風雨教室啟用

新竹市府投入6818萬元將茄苳國小老舊風雨教室拆除重建,這次工程是創校62年來最大改造,歷經五百多天工期。市長高虹安說,...

慎防人工智慧系統偏誤 國科會承諾積極推動倫理研究

立法院今天舉行教育文化委員會審議國科會預算,立委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發展讓更直觀、更人性化的人機互動成為可能,但人工智慧...

領航行動通訊天線研究 翁金輅榮膺教育部終生國家講座

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翁金輅開發新世代多天線系統技術,為國際上行動通訊天線研究領域的主要領先者。他以深耕多年的行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