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台大博班新生註冊率近五年最低 今年險跌破七成

國內大學留才攬才不易,綜觀台大107至111學年統計資訊指出,108至110學年博班新生註冊率都逾八成,111博士班新生註冊率僅71%,更創下五年來最低。圖為台大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大學留才攬才不易,綜觀台大107至111學年統計資訊指出,108至110學年博班新生註冊率都逾八成,111博士班新生註冊率僅71%,更創下五年來最低。圖為台大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大學留才攬才不易,綜觀台大107至111學年統計資訊指出,108至110學年博班新生註冊率都逾八成,111博士班新生註冊率僅71%,更創下五年來最低。學者評估,資通訊產業佳,學生多取得碩士學位後即就業;人文學科則因博班畢業多集中學術工作,近年因教職稀缺投入者少。台大則持續設置各項獎學金,盡可能以優渥的制度攬才。

台大對此回應,110學年受疫情影響,開放外籍博班生線上註冊不用親抵台灣,但今年該制度取消,導致註冊學生數變少,不少台生若錄取海外學校也更傾向出國。

台大未說明各學院註冊狀況,但前台大教授、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何志浩分析,產業若不景氣,則較多學生傾向留在學校,也容易促使大學教職較熱門,直接影響博班熱度。但近年資通訊產業狀況佳,學生傾向讀完碩士後及早出社會,再者,想讀博士的學生也許更傾向出國。

近年資通訊產業大好,但不少科技業也缺高階研發人才,何志浩指出,博士投入業界非罕見,碩、博士進入產業後職等不同,博士升遷也較快,但並非所有學生都了解,顯然更多是以碩士學歷投入業界,再慢慢升遷。

文學院院長黃慕萱表示,人文學科博士需要較長時間培養,畢業出路較集中學術工作,在學術貶值的大趨勢下,近年確實面臨較大挑戰。但文學院將採取「精兵政策」,積極爭取博士生獎學金,培育引領社會的人文博士。

一名台大文學院教授也指出,一般文科工作持碩士學歷多夠用,經碩士訓練後多少懂研究方法,進入各行各業都堪用;讀到博士鑽研特定領域,很難轉到其他領域任職。也除非學生研究非常出色才會鼓勵讀博士,否則很難與他人競爭僧多粥少的教職,且博士養成不易、需花費大量教育資源,台大招人不難,但也要寧缺勿濫。

然而不僅台大,本報詢問陽明交大、師大高層也多憂心近年博班招生。陽明交大一名教授表示,碩士學歷實用、求職彈性高,博班反而就業較難,因此最優秀的學生未必投入博班。

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談到,博班新生註冊率多少和景氣相關,但即便投入業界博士深度仍和碩士不同,台大設置多項獎學金,盡可能優渥制度。

陳林祈坦言,「補助應該多一些。」很多國家將博士視為一份工作,在台灣只要補助未到位博士就會相對辛苦。台大也研議推動讓碩士直攻博士的優秀學生可提早兼課,讓學生有更多探究學界和就業市場的本錢。

台大24日舉行校務會議,校長管中閔亦指出,不少教授反應近年讀博士班者愈來愈少,對此台大已將博士獎助金從提升至二點八萬,並設立一個月二萬元勤學博士獎學金,最長可領三年,讓博士生可無後顧之憂投入研究。

博士生 台大 碩士 註冊率

延伸閱讀

資通訊碩班畢業好「變現」 學術圈搶才輸給就業市場

國立大學碩學士占比連年升 師憂生源失衡恐損頂大競爭力

割捨團隊、高薪 玉山學者計畫難挖角中堅教授

國發所止血! 碩專班、博班驚傳停招 台大回應了

相關新聞

東海繁星近滿招 獲辦學績效卓越獎

一一三學年度大學繁星甫放榜,少子化下,各校缺額總計達一七一三個,創近五年來最多,但東海大學招生逆勢衝高接近滿招。東海打出...

繁星缺額5年最多 頂大未招滿

一一三學年度升大學繁星推薦昨公告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錄取結果,錄取率為百分之六十四,較去年略增,但未招滿的缺額數總計一七一...

特殊選才 竹商張可妲上台大農經

新竹高商國際貿易科高三生張可妲出生農民世家,從小協助父母擺攤銷售、舉辦食農教育講座,對農業發展展現高度熱忱,近日經特殊選...

才寄存440名額 真理大學擬再停招6學系

教育部日前公布一一三學年大學學士班核定招生名額,真理大學才寄存四四○個名額,近期傳出該校日前召開行政會議,決議校內六個學...

英聽測驗一試20.54%考生拿A 有5499人不及格

大考中心今天公告113學年度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第一次考試成績,並說明相關統計資料。今年第一次考試共計9萬8188人應考,今...

台成清交減招 多砍熱門科系名額

國內大專校院步入一一三學年招生,根據教育部統計,台大學士班提供三五一○個名額,較去年減少,另外包括成大、清大、陽明交大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