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黨「費芯大戰」短兵相接握手 徐巧芯一度還扑街

大學音樂系憂學習歷程檔案難選才 潘文忠允找科系研議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並進行詢答。記者趙宥寧/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並進行詢答。記者趙宥寧/攝影

本報日前報導,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112學年率先改獨立招生,寧可扛下缺額無法回流的招生壓力,也不希望被要求必採學習歷程檔案,更將主修占分提高至96%,盼找到演奏型人才。立委今關注此事,提醒教育部應重視術科需求高的科系,盼能找出在招生與學習歷程間的兩全方案。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會再找相關科系研議。

大學藝術科系向來透過術科考試,並搭配現場演奏、面試選才,較少參採書審資料,但為配合大學聯招規則,音樂系在新課綱三年後必採學習歷程檔案,占分至少一成,此舉卻讓各大學音樂系頭痛。有教授認為,學習歷程檔案有容量限制,但音樂專長學生難用文字陳述所學經驗,若考生上傳了一堆文字,若看不到術科表現也是白費。

有別於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自創系以來獨招行之有年,北教大也在今年跟進,卻被音樂界視為「震撼彈」。該系112學年申請獨招,其中學測國英與術科樂理、聽寫各占1%,自辦術科主修占分達96%,已獲教育部核定。據了解,台師大、北市大音樂系也在觀望113學年要採聯招或獨招,也曾有音樂系主張辦理聯合獨招,但仍未定案。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案,並進行詢答。立委萬美玲、林奕華也關注北教大音樂系的作法。

萬美玲表示,大學個人申請要採個人學習歷程檔案,音樂系有給予寬限期,北教大112學年改獨招,看起來希望找到音樂專才,不過不採計學習歷程檔案,若未來越來越多音樂、美術科系要改獨招,就怕孩子需要舟車勞頓。但另一方面,這幾個系又需要特殊選才,才會出現學檔相對不重要,必須重視術科的情況。

潘文忠則重申,大學招生有各種不同管道,不管是聯招或獨招,大學招生精神規範「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是全國一致且不分科別。

萬美玲追問,若有學校科系不採學習歷程檔案,就一定會不同意獨招?潘文忠堅定表示「一定」,高教司長朱俊彰也頻頻點頭。

萬美玲表示自己尊重制度,但教育部也要思考,特殊科系是不是一定要被學檔綁死,如果不要綁死,教育部應該要回頭評估找出最適切方案,找出兩全辦法;林奕華也提到,回到教育現場,希望教育部能跟高中藝術類科校長、大學端藝術科系的重要學校,「沒有大學願意跟教育部作對」。

潘文忠表示,會再跟相關科系溝通,教育部過往也追蹤學生透過不同入學管道,進入大學後的休退學情況。其中繁星管道休退學人數最少,甄選入學是其次,最高休退學是登記分發,表示重視學生學習歷程,是重要的學習態度,如果只靠著成績登記入學不見得好。

北教大音樂系昨則發布聲明,歐美先進國家一流音樂系所全部都是獨立招生,為與國際接軌,北教大音樂系師資國際化,也參酌教育部「多資料參採,重視學習歷程」的原則,112學年起招生透過採計學測、大學術科考試成績,及學校辦理術科面試等多資料參採方式,檢視其高中3年的學習歷程,希望透過單招方式,招收到不同領域上專業表現及在校修課上表現優秀的人才。

教育部 科系 北教大

延伸閱讀

白紙運動遍地開花 潘文忠:在陸台生目前都平安

世新性別所爆遭突襲停招惹議 潘文忠:教部核定才算

影/教部敗訴!國語日報不是政府捐助法人 潘文忠回應了

技藝競賽中餐烹飪學科誤用去年考題 教部將組專案小組

相關新聞

上課玩手機 學生輔導後 墜樓重傷

台中某高一男學生昨天上午從學校四樓墜下,造成腦出血、多處骨折,傷勢嚴重。校方表示,該生日前多次被發現在課堂用手機,班導師...

台大砸錢留才 一年加薪150萬

中研院長廖俊智日前指出,台灣面臨博士班誘因、教授待遇、退休所得等三個「偏低」劣勢,不利國際競爭。為此,台大昨舉行校務會議...

砸百億推前瞻平台、人社領域卻掛蛋 吳政忠:會擠一擠

國科會今年在新春記者會宣布,今年將投入逾349億元在8大領域建立前瞻科研平台,相較其他七大平台皆編列超過20億的預算,卻...

幼教師生比1:12 盼3年後能達標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年新春團拜拋出調整幼教師生比至一比十二,將自一一二學年起從公共化幼兒園先行。潘文忠昨宣布三方針,若公共化...

雙北營養午餐喊漲 中南部觀望

近期蛋價及物價均飆漲,台北市營養午餐業者喊吃不消,有三所國小表示要漲價,其他中小學也醞釀調漲,北市教育局預估下學年營養午...

明道大學又爆欠薪教師組自救會 教育部令9日前改善

明道大學去年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遭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今(3/3)再傳出校方積欠教職員工兩個月薪水,高教工會今南下協助教職...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