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用平板」政策上路 看方方老師如何用iPad讓音樂課變好玩

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音樂老師方美霞現場示範如何用GarageBand與iMovie帶領學生輕鬆創作。記者黃筱晴/攝影
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音樂老師方美霞現場示範如何用GarageBand與iMovie帶領學生輕鬆創作。記者黃筱晴/攝影

疫情激發教育全面數位進化,教育部更宣布自111年起再投入經費117億元,連續4年總預算達200億元,針對全國中小學1年級至12年級全面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畫,達成「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目前正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舉辦的「臺灣教育科技展」,本屆主題即以「科技在手 雙語跨步走」為重點,並設置了「生生用平板,教學進化中」主題館,其中「iPad體驗館」更攜手眾多「iPad種子教師」,現場示範各種精彩教學運用與實例,希望能為教師、學生等參觀者帶來不同的教學視角,推動教育環境加速進化。

被暱稱為「方方老師」的北市興華國小音樂老師方美霞,為目前國內7位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一位音樂領域的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早在大約7年前就開始將數位科技應用於音樂教學,在現在「生生用平板」政策下,方美霞更靈活運用iPad上的原生免費軟體GarageBand與iMovie帶領學生輕鬆創作,讓音樂課不再是走出校園就忘光光的課程,而是可以激發興趣、未來應用在不同領域的技能。

在方方老師的課堂上,學習單可以加上影片、聲音,讓每首曲子都變得更有畫面感;小學生們的任務也不只是要學會吹直笛,而是要練習透過GarageBand錄下練習的曲調,加上唱歌、編曲,完成一個專屬自己的作品。方美霞表示,虛擬樂器與數位工具並不是要取代真實樂器,而是「敲門磚」的概念,因為幾乎沒有門檻,可以更容易親近的方式引導初學者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而使用平板等科技工具輔助學習最大的優勢在於,學生們更容易「自學」,只要一機在手,可以輕鬆獲得網路上各種豐富學習的資源,對學生來說更有驅動力,且學習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

身為唯一一位音樂領域的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方美霞也指出,「藝術」是最容易與其他科目跨域合作的,內容涵蓋音樂、視覺、表演藝術,可以呈現的面向很多元,感染力也很強。因此不只是平常教學,她也希望有更多不同領域的老師投入數位教學,一起探索更多應用情境,更快達成翻轉教育的目標。

「臺灣教育科技展」內設置了iPad體驗館,現場由眾多「iPad種子教師」,現場示範各種精彩教學運用與實例。記者黃筱晴/攝影
「臺灣教育科技展」內設置了iPad體驗館,現場由眾多「iPad種子教師」,現場示範各種精彩教學運用與實例。記者黃筱晴/攝影
「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是今年度教育部的重要目標之一。記者黃筱晴/攝影
「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是今年度教育部的重要目標之一。記者黃筱晴/攝影

小學 生生用平板

延伸閱讀

可能嗎?iPad直噴酒精出現「耳朵」慘狀 網友指他有關鍵毀壞原因

一周數位爆報/「G粉」感傷Pixel 7用自家晶片、Apple Watch救人N連發!iPad 10台灣比日本便宜、教你收iCloud信箱

12.9吋還不夠!蘋果超狂擬推「史上最大」iPad Pro吸創作家 網驚:難道是iPad Ultra?

蘋果iPad 10漲爆!台灣比拚全球價格「比日本便宜」 這國家貴到可再買1台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老校舍整建補助 挨批過低

我國老舊校舍逾萬棟,屋齡五十年以上約二二○○棟,中央補助整建金額被批過低。立委呼籲中央政府應採專案計畫方式,編列長期預算...

梵谷「停泊的船隻」10億天價成交 刷新亞洲拍賣紀錄

「梵谷:尋光之路」特展上月於富邦美術館開展,梵谷畫作也在拍賣市場傳出好消息。佳士得The Henderson亞太新總部開...

教師荒加劇 北市國小缺口達4成

不只代理教師荒,現在也出現教師荒,每年取得教師證後擔任正式教師及公校代理教師的比率,十年內從六十九點一%下滑至五十七點五...

賴清德頒師鐸獎 清大教授李敏穿「以核養綠」T表達理念

賴清德總統今表揚113年72位師鐸獎得主,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敏受獎時穿「以核養綠」的T恤。李敏是2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