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火車事故死者人數增至120人 850多人受傷

遭爆曾護航性騷案、阻止報警 吳思瑤:協助受害者我做得不夠

降低幼教師生比牛步 全教總籲教部盡早修法

全教總今天表示,幼照法半年過去,至今未見教育部提出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任何作為,近來適逢各縣市地方選舉,不分黨派縣市長候選人皆提出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又通政策,全教總要求教育部儘早完成修法。記者趙宥寧/攝影
全教總今天表示,幼照法半年過去,至今未見教育部提出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任何作為,近來適逢各縣市地方選舉,不分黨派縣市長候選人皆提出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又通政策,全教總要求教育部儘早完成修法。記者趙宥寧/攝影

今年5月幼照法修正,立法院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提出降低師生比的配套措施。全教總今天表示,半年已經過去,至今未見教育部有任何作為,但近來適逢各縣市地方選舉,不分黨派縣市長候選人皆提出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又通政策,全教總要求教育部盡早完成修法。

全教總主張幼教生師比從1比15降到1比12。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9月6日曾召開縣市長政見記者會,希望各縣市候選人採納全教總的幼托政見。據了解,目前在幼教降低師生比,多位縣市「準」縣市長候選人有共識調降,不知道教育部還在等什麼,既然各縣市已經有想法,教育部應早日完成各項配套及修法,讓政策能及早實施。

侯俊良也提到,台南市長黃偉哲去年在市議會答詢提及,最好的生師比是降到1比10,顯見縣市長認為教育部還沒修法,配套沒辦法處理,儘管想要推動,仍會有困難,教育部不該成為縣市首長追求教育進步的阻礙。

全教總幼兒教育委員會主委楊逸飛表示,立法院先前修法曾要求政府盡快針對降低師生比提出配套,至今半年過去,仍未看到相關政策。他提到,台北市優先試辦1比12降低師生比計畫,地方政府在配套措施不足狀況下,實在難以推動,若政府認為兒童發展最佳利益政策是台灣人民的福祉,教育部不該成為絆腳石。

侯俊良也說,多數候選人有共識,代表「萬事已經具備」,教育部不能再拖了。他也提到,各縣市座談會中這項政策討論非常高,有些都會地區班級數有限,降低師生比怕影響名額,但有思考到可以增加教保員,讓班級多一個人,讓生師比下降,顯見縣市長候選人有去思考可行性。

立法院曾討論要將國民義務教育向下延伸至五歲,楊逸飛表示,國教署承諾朝這方向處理,但如果現在沒任何動作,班級人數如何跟小學對接,仍看不出未來如何推動,期待教育部儘速處理,否則時間不等人,期待教育部以身作則。

行政院上周宣佈育兒津貼將移除排富條款,侯俊良說,政策花錢是最簡單的方式,如果只用錢,就代表是很膚淺,應從教育制度改善;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也補充,政府不該只挑好做的做,政策也應該要聚焦改善幼教品質。

侯俊良也說,少子化衝擊,政府希望透過補助能讓父母安心生育,但效果有限,整體社會經濟脈動都超越補助,用這樣(育兒津貼)的方式,其實不會達到效果。

教育部 全教總 幼教

延伸閱讀

校園防疫接觸者打3劑免居隔可入班 教團憂「一班二制」陷亂

中小學「老老師」退不下來 教團籲修法:月退年齡降回50歲

退休教授開校長培訓邀重量學者 全教總批淪「產業鏈」

40歲以下教師剩不到三成 中小學師資「新陳代謝」惡化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吳舜文獎世新座談 聯合報分享專題心法

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昨於世新大學舉辦校園場,聯合報新聞部得獎人到場和學子分享專題製作心法,從發掘問題出發,透過實際採訪,...

陳明通學倫案結果不公開 台大將函覆檢舉人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遭認定抄襲,學位雙雙遭撤銷,其指導教授、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也遭檢...

天下為「公」?高中應屆畢業生入公立大學占比首破四成

教育部近日公告「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結果提要分析,受少子化影響,110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只有...

延托沒補助 讀公幼竟貴準公幼1倍

為符合雙薪家庭上下班時段,教育部與地方政府近年積極提升公立幼兒園課後留園政策,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天指出,公幼家長若...

總統教育獎/不服罕病 用手學滑板、以耳代眼 鋼琴屢獲獎

教育部公布二○二三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名單,其中建中學生顧文凱罹患罕病,雙手僅右手小拇指可施力,仍立志學會滑板,成績亦名列...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