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殉職勇消吳恩碩曾許願「消防員出入平安」 身後遺留一對年幼兒女

漢光41演習實兵操演 將首度模擬共軍攻入城市

經典賽售票時間出爐!C組分「套票」和「單場」中華隊這天開搶

境外生入境0+7可否入班上課? 王必勝:尚未定案

境外生入境後的7天自主防疫期間能否入班上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尚未定案。圖為外籍學生入境桃園機場後,填寫檢疫資料的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境外生入境後的7天自主防疫期間能否入班上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尚未定案。圖為外籍學生入境桃園機場後,填寫檢疫資料的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宣布10月13起實施入境「0+7」新制。境外生入境後的7天自主防疫期間能否入班上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說:「目前尚未定案。」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政府規劃10月13日起入境「0+7」新制,可免除居家隔離,教育部潘文忠日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預估還有約2萬名境外生等待入境,目前正在研擬相關配套,會考量防疫安全和學生自主防疫期間的經濟負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辦記者會,中央社問及,外傳教育部規劃境外生適用「0+7」新制,在7天的自主防疫期間,只要無症狀且具備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外出及入班上實體課程。

對此,王必勝表示,確實有和教育部討論過,指揮中心尊重教育部的方向,但目前尚未定案,還須經過簽核的程序。等指揮中心簽核後,會由教育部向各校說明。

教育部今天稍晚以文字補充,預估111學年度專案入境(專案入境多是新生,舊生持居留證即可入境)的學位生約2.2萬人,截至9月27日已入境1萬3073人。非學位生預估111學年度將有1.5萬人入境,截至9月27日已入境4215名,合計約2萬人。

教育部表示,10月13日邊境管理新制,境外生入境作法也會滾動調整,將於指揮中心同意後,函知各大專校院。

另外,媒體問及,10月13日新制是入境快篩一次,需要外出才需要再篩,但交通部卻規定旅行團每2天要快篩一次,引起「不同調」的疑慮,許多導遊也擔心旅客不配合,會被處罰。

對此,王必勝刻意放慢音調並重複說明2次,強調沒有要領隊、導遊負責檢查,而是由旅客自主快篩,和從境外歸國的國人規定一致。

王必勝也解釋並沒「不同調」,旅客在入境時就會檢查第1次,之後如果要外出,須有2天快篩陰性證明。他說,旅客來台通常就是要外出,很少人會整天待在旅館,因此就是要2天快篩一次。

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及國外發現部分確診者有「眼皮跳」的症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各種感染症都可能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但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將眼皮跳列為COVID-19的主要症狀,國外報導僅供參考。

教育部 潘文忠 王必勝 自主防疫

延伸閱讀

指揮中心等明年6月退場?王必勝曝達4條件才降級解散

來台團客「不用導遊檢查快篩」? 王必勝:跟交通部沒有不同調

量體溫檢測敏感度低 王必勝:討論退場機制中

0+7自主防疫期禁陪、探病 可允許3特殊狀況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