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師被迫延退下不來 教團:老中青互補才能長久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老」老師退不下來,年輕老師多為代理職,經常年年換校。不過教師分析,資深教師無論教學或班級經營經驗,一定比年輕教師扎實,能適時給予教學建議,但體能隨年紀增長而下降,面對數位時代變革,也需時間重新適應;相反地,年輕教師則對教學創新頗有想法,較能接受一波波的教育改革。就整體而言,校園師資結構必須「老中青」互補,校務經營才可長可久。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表示,年改後讓原先規畫55歲退休教師延退,但資深教師經驗豐富,留在教學現場,也能穩定教學,讓學生學習能按部就班。比較吃力則在於,近十年教學現場大量使用資訊科技,甚至要線上、實體混成教學,上了年紀的老師有時顯得力不從心,資訊能力也有待提升。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也說,資深教師優點是教學經驗豐富,但體能隨年紀增長而下降,沒辦法再跟著小朋友跑跑跳跳,勢必會連帶影響課程品質;年輕老師雖有活力熱忱,教學經驗仍在累積。他認為,校園師資結構必須「老中青」三代互補,校園生態才能多元活潑。
全中教秘書長許麗吉則說,教學專業是靠時間累積而成,資深教師教學一定比較扎實,挫折忍受度也高;年輕教師優勢在於創新,且對新事物接受度高,尤其對於教育改革接受度、適應度往往也比資深老師高。
也有一名資深教師自嘲,學校推動健康操,會請各班老師帶學生到操場做運動,但時代已經不同,現在很多小學老師年紀都比學生的祖父母大,未來的廣播恐怕是「請各班同學把你的老師推去操場曬太陽」,因為老師站了四節課,膝關節撐不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