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光流感疫苗變色…同批號配送6縣市 衛福部:10.1萬劑全回收

花蓮近海19:20規模4.4地震 最大震度3級「8縣市有感」

學習歷程累積3年 逾4成教師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備審

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超過4成教師,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學習歷程檔案的備審資料。不過台大校內調查卻發現,7成以上教授花超過10分鐘,甚至有2成超過20分鐘。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潘俊宏攝影
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超過4成教師,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學習歷程檔案的備審資料。不過台大校內調查卻發現,7成以上教授花超過10分鐘,甚至有2成超過20分鐘。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潘俊宏攝影

親子天下調查顯示,超過4成教師,花不到10分鐘看一份學習歷程檔案的備審資料。不過台大校內調查卻發現,7成以上教授花超過10分鐘,甚至有2成超過20分鐘。

今年是108課綱首屆高中生升大學,申請入學管道首度使用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備審資料。親子天下在5月30日到6月30日間,以電子郵件發送問卷到全國1508校系(不含科技大學)辦公室,邀請各系申請入學招生委員填答,共回收609份有效樣本,今天發布調查結果,並舉辦座談會。

調查顯示,33.8%的大學教授,只花6到10分鐘看一份備審資料,8.8%花不到5分鐘;只有20.4%花20分鐘以上。其中文史哲、建築與設計學群的校系,看的時間比較久。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陳林祈今天受邀參與座談會,提出不同的觀察。他指出,台大校內調查發現,超過7成教授會花超過10分鐘看一份備審資料,2成甚至超過20分鐘。尤其新課綱的學習歷程,讓教授要看的資料量大增,過去大約30頁,現在則平均200頁。

陳林祈指出,新課綱改變較大的是,過去備審資料多是高三才準備,比較容易對準大學校系的需求;學習歷程則是3年累積下來,學生在考完學測後、較有明確申請志願時擬的「自述」,性向探索與申請資料準備程度會比較高。

許多人都好奇教授喜歡看到怎樣的學習歷程,陳林祈則認為,備審資料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對大學來說,學生自己做的,就是好資料,頂多是在師長的建議下,對準一下要申請的校系。台大在甄選期間避免對外強調教授喜歡什麼,就是希望學生能提出自己想寫的學習歷程,而不是照校系的想法。

曾撰寫108課綱觀察報告的南投縣中興高中畢業生李瑞霖表示,學生最關注自己做的備審資料,大學教授會不會認真去看,也很好奇大學知不知道108課綱在高中的改變。

對於城鄉差距,李瑞霖觀察發現,鄉下學生花更多時間投注於學習歷程,相形之下準備學科能力測驗的時間就少了,常常「卡住」的點不是申請二階(口試、書審等),而是在一階的學測成績篩選。如何擺脫考試導向的學習方式,仍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

教育部潘文忠表示,教育不是要幫台灣製造出「統一標準作業」的產品,許多大學觀察108課綱首屆學生,都發現更能展現自己的特質,且「異質性高」。

潘文忠也強調,108課綱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每名學生都應該被尊重。他呼籲父母不要一直想著在後面「推孩子」,如果造成的只有挫折,而不是成就,並不是教育想看到的。

108課綱 學習歷程檔案 教育部 潘文忠 親子天下

延伸閱讀

影/龍膽石斑入營養午餐 教長保證做好食安、挑掉魚刺

學校午餐石斑魚入菜 潘文忠臉書搶先分享菜色

研議再開放這5類境外非學位生 教長:已向指揮中心申請

夢的N次方台南場實體登場 潘文忠:延續教育熱情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回娘家演講 彭啓明:我自認部長做得還不錯

慈濟教育志業35周年,今天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辦「三教五育樹成林」論壇,環境部長彭啓明於開場致詞時指出,上任快5個月來,對...

班班搶保久乳 新北、桃、高大缺貨

中央九月起推動「班班有鮮乳」政策,但已採購學校近七成五都挑保久乳,導致供應量不足,許多學生喝不到鮮乳,甚至因全台大搶貨買...

民團調查:46.1%小六學童 有霸凌經驗

台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昨公布小六學童霸凌調查,有百分之卅六點四的學童曾被霸凌,百分之四十六點一的學童有霸凌經驗,其中有兩成...

老校舍整建補助 挨批過低

我國老舊校舍逾萬棟,屋齡五十年以上約二二○○棟,中央補助整建金額被批過低。立委呼籲中央政府應採專案計畫方式,編列長期預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