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疾控中心前主任首證實:武漢病毒研究所曾被搜索 不應排除外洩可能性

立委選舉將對戰林飛帆 王鴻薇這樣回應

今早親自交給賴清德 郭台銘「和平宣言」內容曝:兩岸可在金門會談

國中體育班導師遭控打學生打到休克 人本要求擴大調查

人本基金會今天在高雄市議會二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局擴大調查。記者徐白櫻/攝影
人本基金會今天在高雄市議會二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局擴大調查。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鳳山某國中體育班導師日前遭家長指控持曲棍球棒毆打學生身體致傷,後續又出現其他受害者,其中一人今天出面指控說,當年曾因成績不佳被老師罰爬跑操場,還被誤解偷竊書籍,最後因此轉學。高市議員林于凱、人本基金會要求市府要成立專業小組擴大調查。教育局回應,此案會擴大調查。

人本基金會7月5日召開記者會,揭發某國中導師處理糾紛時持曲棍球棒毆打學生身體致傷,並長期對學生體罰、施暴,家長也檢具傷單通報。當時教育局回應由府級霸凌調查小組成案調查。記者會過後,人本與議員林智鴻服務處又陸續接獲其他投訴,指稱蔡姓教師「容易暴怒」、「曾有學生被打到休克送醫」、「出事就找當議員的親戚出面協調」。

人本二度召開記者會,一名畢業多年的男學生說,曾目擊同學沒寫作業被老師拿水壺砸頭,他自己因為考不好被老師處罰「爬跑」操場,甚至被要求要為書本遺失寫自白書,後來證實此事與他無關,但已成為轉學主因,今天願意站出來是認為老師不該這樣對待學生,盼不再有其他學弟妹受害。

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表示,這位老師長年習慣性對學生施暴,質疑十幾年來學校吃了多少案,到底要有多少學生受害,教育局才願意全面擴大調查?教育局應宣示,凡有校長或主任隱匿不通報者,應該要記過懲處。

議員林于凱也說,這些暴力連社會都不允許,為何存在校園裡面,這些行為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產生永久傷害,教育局必須全面調查釐清。

教育局表示,校方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進行調查,認定校園霸凌不成立,確實有體罰情事,並由外聘專家學者、學校代表及家長代表組成調查小組,經3次會議及訪談相關師生屬實,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決議申誡2次。

對此懲處結果,教育局表示,已退回該師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懲處結果,並要求學校擴大調查該師任教期間,其他學生是否有遭體罰情事,且整體考量一併議處,絕不姑息,教育局絕不包庇、不縱容。

人本基金會今天在高雄市議會二度召開記者會,模擬蔡姓導師出腳踹學生的情節。記者徐白櫻/攝影
人本基金會今天在高雄市議會二度召開記者會,模擬蔡姓導師出腳踹學生的情節。記者徐白櫻/攝影
一名畢業多年的學生出面說,過去曾因為考不好被老師處罰爬跑操場,最後還因為老師誤解他拿書而轉學,這些事情在放在心中多年無法忘懷。記者徐白櫻/攝影
一名畢業多年的學生出面說,過去曾因為考不好被老師處罰爬跑操場,最後還因為老師誤解他拿書而轉學,這些事情在放在心中多年無法忘懷。記者徐白櫻/攝影

教育局 記者會 霸凌

延伸閱讀

前「公門菜鳥」贈考場報 高市議員林于凱提醒考生注意職場眉角

八旬長者不強制換駕照 交通部:將擬違規取締方案

《九合一對戰系列-高雄》陳其邁可保江山 柯志恩苦追少輸為贏

高市大樓磁磚掉落砸傷童 市府要求30日內改善

相關新聞

小學舉辦10至12天海外暑假旅遊 家長愣「團費8萬1」給去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共存,各國的邊境限制也逐漸解封,越來越多人開始規劃出國旅行。一名家長在網路上發文,表示小孩的學校舉辦暑假旅遊活動,團費8萬1去國外10到12天,並好奇詢問大家「能接受嗎?」貼文曝光後也掀起討論。

罰特殊生蹲跳 竹縣校園又傳霸凌

又傳校園霸凌事件。新竹縣民進黨籍3名議員張珈源、吳傳地、何建樺昨天在議會聯合質詢,揭露有國小生疑遭老師與同學霸凌,家長質...

舒緩升學壓力 竹市研議新科國中 設完全中學

新竹市東區人口 增,但校舍不足,新設中小學需求較其他縣市高,市府教育處指出,目前竹市現有3所市立完全高中已不敷需求,因此...

克服障礙秀才藝 張聞竺獲總統教育獎

基隆市東光國小學生張聞竺罹患多重身心障礙疾病,在父母放棄事業,自己當特教老師一路陪伴下,經歷無數次跌倒哭泣,逐步學習生活...

陳玲、懷恩基金會 助學220國高中生

財團法人陳玲社福基金會、懷恩社福基金會舉辦第十二屆「人間有愛.助學無礙」助學金,昨天在晶華飯店舉行頒發典禮,共有二百廿位...

國小生一言不合就下毒…偷加「黃金葛汁液」害同學肚痛 毒物專家曝後果

究竟是多大的摩擦,讓國小生夥同他人對同儕下毒?這不是連續劇情節,真實在台中某國小上演。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