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大陸漁民登上馬祖高登島?軍方:未登主島 是在附近島礁發現

民調逾2成失信心 課綱3年遭遇3大困境

本報民調顯示,逾六成的國中在開設彈性學習課程遭遇困難,教師負擔過重是主要原因。圖非當事人。記者潘俊宏/攝影
本報民調顯示,逾六成的國中在開設彈性學習課程遭遇困難,教師負擔過重是主要原因。圖非當事人。記者潘俊宏/攝影

一○八課綱上路將滿三年,聯合報針對全台七成以上、九六六所國高中民調,發現八成三國中、九成二高中實施課綱遭困難或挑戰,師生負擔過重、配套不足、考招混亂,讓現場壓力倍增,對課綱產生反感。二成四國中、二成二高中表示對課綱順利推動沒信心,分別較二○二○年首次民調上升百分之八、一成一,教改浮現警訊。

一○八課綱(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是台灣廿年來最大規模教改,聯合報自二○二○年起連續三年進行民調。二○二○年、課綱上路滿一年時,全台國高中填寫問卷,今年回覆更熱烈,教師在開放式意見總計寫下二二五九則課綱心聲。此次民調顯示,比起三年前,國高中實施各項課綱新制時都遇到更嚴峻挑戰,立意良好的教改理念與現實難接軌。

逾八成實施曾遭遇困難

國高中實施新課綱遭遇的困難或挑戰 製表/許珮絨
國高中實施新課綱遭遇的困難或挑戰 製表/許珮絨
八成三國中表示實施新課綱曾遭遇困難或挑戰,較二○二○年增加一成六。可複選情況下,遭遇困難的國中遇到最大問題是跨領域備課難執行(六成四)、教學負擔過重(五成四),再次為學生基礎學力降低(四成七)、師資不足(四成四)。

高中遭遇困難或挑戰比率高達九成二。主要遇到的困難為教學負擔過重(八成四)、學習歷程檔案狀況多(六成四)、考招制度混亂(四成六)。

逾八成認缺乏完善配套

考招制度、升學風氣是扼殺課綱最大殺手。八成一高中因應一一一考招新制時遭遇困難;七成八國中認為會考影響新課綱落實。有教師在民調中表示,升學率仍是家長評價學校重要標準,考招制度、社會氛圍、家長觀念不改,新課綱很難成功。

教師壓力持續累積,卻遲未看到配套。逾八成國高中認為政府並未提供完善配套措施。國中最需要的配套為合理增加教師人數(六成六)、降低班級人數(五成三)、考招制度配套完整(四成六)、跨領域與跨校資源平台(四成四)。

高中最需要的配套則為考招制度配套完整(七成二)、合理增加教師人數(五成九)、降低班級人數(四成七),另有四成以上高中認為應提高教師鐘點費、提供經費補助。

學生對學習歷程反彈大

不只第一線教師壓力倍增,聯合報透過網路問卷蒐集全台六五九名高中生的新課綱想法,超過十萬字心聲中,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反彈最大,教師誤解初衷、大學態度不明、上傳系統混亂,讓學習歷程檔案實施三年,變成壓力爆表的軍備競賽。

本次學校調查於二○二二年四月十一日至五月一日進行,成功訪問全台六百六十六所國中及三百所高中,受訪對象為各校教務主任或指定代理人,以網路問卷、電子郵寄、傳真等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依學校所在地區偏遠程度進行加權。

聯合報今起兩天推出「課綱三年困境」專題,深入解析民調,並借鏡國際、專訪產業,與讀者一起關心台灣教育。

教改 民調 課綱

延伸閱讀

國高中歷史無縫接軌 課綱銜接竹縣領頭起跑

嘉縣唯一新課綱前導核心學校忠和國中 會考大減C

111會考國文、數學精熟比例創新高 今晚直播快速解讀

分發入學參採學測成績 台大院長批對考生學系都不利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協助預測全球暖化趨勢 新海研一號達成首次國際遠航

國造研究船新海研一號經歷24天、25000浬航程,航行至帛琉靠泊馬拉卡港後於今日返抵高雄港,完成首次遠航。本次科學航次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