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之亂爆美元信心危機 民眾存款上演「棄美從金」?

收賄涉嫌重大…鄭文燦被法官認有串證、逃亡之虞 限制出境再延8月

立委排審原住民族學校法 教部、原民會未提說明又被轟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不過朝野三位立委提出不同的修法草案,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除了沒有提出行政院版,也沒有針對立委版本進行任何說明。記者趙宥寧/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不過朝野三位立委提出不同的修法草案,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除了沒有提出行政院版,也沒有針對立委版本進行任何說明。記者趙宥寧/攝影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內政委員會今天審查「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不過朝野三位立委提出不同的修法草案,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除了沒有提出行政院版,也沒有針對立委版本進行任何說明。教文會召委林奕華說,教育部本周一答應要做法條對照表,未料行政部門竟沒提出法條對照表,怒斥是行政怠惰,教育部是藐視國會。

原住民族教育法明令各級政府得視需求設立各級原住民族學校,但須另以法律定之。立委高金素梅等22人、伍麗華等17人以及鍾佳濱等21人皆提出「原住民族學校法草案」,不過目前仍未見行政院版本。召委林奕華說,兩年前已經安排詢答,沒想到兩年後還不見院版,行政院是行政怠惰,因此由立委來排審法案,希望能往前推進。

伍麗華也說,現在國內只有35所原住民實驗學校,但原住民族失去的語言,始終無法找回,必須存在原住民學校,才能處理語言傳承,也必須要有法令處理師資培育,找到需要的老師,並建立課程課綱。

高金素梅表示,原住民族學校法是維護原住民族尊嚴、文化的最後一哩路,建議今天至少要通過第一至三條,確立立法意旨以及目標,第三條則是要確立主管機關。她認為,若教育部或原住民委員會有意見也可保留,但至少先讓他上路,否則這會期就要休會了,若再不往前走就回「平躺」,不知何年何月再被推出來。

不過今天在修法文案中未見教育部、原民會對於立委修法草案的意見說明,也未見行政院版草案版本。林奕華批評,原住民族實驗法詢答是兩年前排的,現在已經是兩年後,結果行政院版本還沒出來,這是行政怠惰。

林奕華也質疑,過去就算沒有院版,對於立委部分都會有法條對照表並寫上行政部門意見。主席有義務捍衛內政與教文委員會的尊嚴,逐條討論意思是立法院自己準備,行政院要準備委員的意見,所有法案都由行政部門送出版本,是有意見無意見可以修正,都該回覆立法院。

教育部政次蔡清華表示,教育部主政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法,教育部已於2019年7月完成,不過學校法主政單位是原民會,因為這個原因,教育部認為主政單位非教育部,逐條意見應由原民會提出。

林奕華說,本周一辦公室已和教育部協調會提供對照表,沒想到現在卻沒看見。教育部是覺得這法不重要?還是覺得不重視立委版本?還是早知道今天不會逐條審。最後教文會休息20分鐘,並於現場要求教育部、原民會立刻提出前三條的修正意見。

延伸閱讀

華視懲處獨漏陳雅琳 立委指出1關鍵讓高層無法帶人

影/國民黨團批政府防疫還看顏色

大學法修法學權躍進 校務會議學生代表增至五分之一

班班有冷氣竟要地方設「竣工銘牌」 教部:感謝廠商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大漢8月退場 跨縣市安置百生

花蓮大漢技術學院八月停辦走入歷史,扣掉應屆畢業生,預計約一百名學生分別被安置到位在台北的中國科技大學,以及宜蘭的佛光大學...

台大學生擺攤連署罷免 校長陳文章:都在校外

大罷免浪潮不斷,甚至有罷免團體進駐校園,被指在校園宣傳罷免已違反「選罷法」和「基本教育法」,日前更有罷團進入台灣大學校園...

國教院建議教科書言明 2758號決議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

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日舉辦審定本教科用書三方座談會議,會中達成兩項共識,建議歷史教科書呈現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中英文史...

教育部稱校園「大罷免」是公民活動 學者批:淪於詭辯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但教育部過去就曾函示說明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