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濃煙竄出!高雄必比登名店「昭明腳庫飯」火警 老闆受困3樓獲救

準經長郭智輝遭爆曾違反證交法被判緩刑 公司聲明來了

陸府植深館《倚光寓影—吳孟璋個展》 讓石雕與自然對話

《倚光寓影—吳孟璋個展》在「陸府植深館」登場。記者宋健生/攝影
《倚光寓影—吳孟璋個展》在「陸府植深館」登場。記者宋健生/攝影

中部知名的藝文場館「陸府植深館」新展登場,由策展人沈伯丞策劃的《倚光寓影—吳孟璋個展》,首次將整個植深館空間與石雕作品視為一件作品,在不同時間的光影下,呈現出石相與時空對話,猶如石雕與自然森林的沉浸劇場。

作為藝文展演場地的「陸府植深館」,建築空間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室內設計師陳天助用綠意景觀連結室外、室內空間,減低人造裝修的比例,讓「植深館」的空間不論舉辦藝文展覽,或是表演講座,都能有和諧的視覺畫面呈現。此次展覽,也是首次將植深館空間當作創作主體,讓觀賞者沉浸其中。

沈伯丞提到,此展的核心概念就是將生機盎然的「陸府植深館」建築空間作為載體,裝盛著石雕創作,在一天不同時刻的時間推移下,以及觀賞動線行進的時間軸下,隨著在作品與環境、光影間的移動,流洩出的感性時刻,構成此次展覽的「詩性空間」體驗。

此次展覽有三大展區,透過作品展出的動線,引導觀眾一同領會藝術家吳孟璋在石材的「自然型態」與「人為意識」之間調和的創作過程,同時也讓觀賞者對於自然與人為相互平衡的反思。

第一展區以「植深館」生態庭園與大廳為主體,展出17件大型石雕作品。融合建築通透性的特色,當陽光隨著時間變換,由不同角度灑落在作品上,觀者可循著光影的變化探究作品的細節,如同沈伯丞所形容:「那是靜默的棲於光中;寓於影內的石頭真相」。

而二樓長廊展區,則集結吳孟璋自1998年間創作的珍貴手稿,具強烈節奏感的陳列牆面,藉由燈光的設計,將原是平面的手稿以立體的方式佈置,讓觀者轉換不同的方向性及光源欣賞作品,宛如實地感受藝術家雕鑿作品時的多向度視角。

最後二樓的內展廳,展出精巧的7件石雕作品,特意保留下來石頭的自然肌理與質地,在幽微的燈光照射下更顯清晰,等待觀者細細發掘藝術家與自然間的對話。

《倚光寓影—吳孟璋個展》自即日起至7月10日止,週二至週日10:00至18:00、週一休展,參觀採預約制,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展覽地點在陸府植深館(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吳孟璋以「植深館」生態庭園與大廳為主體,展出17件大型石雕作品。記者宋健生/攝影
吳孟璋以「植深館」生態庭園與大廳為主體,展出17件大型石雕作品。記者宋健生/攝影
吳孟璋在石材的「自然型態」與「人為意識」之間調和創作。記者宋健生/攝影
吳孟璋在石材的「自然型態」與「人為意識」之間調和創作。記者宋健生/攝影

石頭 藝術家

延伸閱讀

打破共享空間與傳統飯店界線!京都藝術飯店實現「與藝術同居」概念

游仁翰:當社會越開放 傳統畫廊的正確價值更顯珍貴

台北當代藝博會開幕 普普藝術改造BMW NFT解鎖宅生活

Netflix為何看上「華燈初上」 幕後推手剖析成功模式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今年適逢教改30周年,教育界提出檢討廣設高中大學等議題,被視為教改關鍵人物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台大風險中心舉辦...

齊邦媛101歲辭世 今頭版廣告「再次感謝所有一切賜予我的溫暖」

文學家、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今天聯合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刊登一則署名「羅齊邦媛」...

花蓮強震全台校舍災損達24.3億 東華大學占20億

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造成花蓮女中、東華大學等學校校舍受損,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受災學校統計,總計661校受...

老師錄取沒來、放棄資格 新北國小幼園教甄增第3次分發

新北市教育局昨日公告113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教甄簡章,考量過去常發生錄取者未報到、報到後放棄,導致缺額學校只能改聘代...

教改30年/前教長郭為藩 籲開全國教育會議

準總統賴清德曾於競選期間回應教育團體,指未來除定期舉辦事務性會議,也將尋求不同形式會議或網路論壇,由於四一○教改今天剛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