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宣布國安人事 顧立雄成文人防長、林佳龍出任外長

日圓兌美元30多年來首見貶破155價位 提高日本干預風險

竹聯幫信義區夜店利益保衛戰 黃少岑欽點「大阿忠」重掌忠堂

特教法十年大修強化融合教育 教團出示數據憂加劇對立

特教法十年大修,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天召開記者會。記者趙宥寧/攝影
特教法十年大修,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天召開記者會。記者趙宥寧/攝影

全台高中以下有超過11萬名身心障礙特教生,超過九成五以上在普通班接受「融合教育」。不過卻有近九成普通班教師認為已造成困擾與挑戰,需要特教教師或助理員適時協助,但教育部近日要修正「特殊教育法」,卻被教師團體發現竟指要求普通班教師接受特教知能研習,遭批是「丟包」,恐加劇普教、特教的對立。

特教法十年大修,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天召開記者會,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教育部共召開四次修法公聽會,沒想到最後出來的草案,卻只有一條與融合教育有關,也就是只新增主管機關應加強辦理普通班教師及相關人員的特教知能研習,這恐怕背道而馳。

實際上,全教總今年三月下旬也發布網路問卷,調查普通班教師對於「融合教育」的需求。有八成七教師認為普通班若有特教生時會造成挑戰或困擾;九成教師需要特教教師或助理員適時協助;八成五認為需要酌減班級人數;五成八認為需要特教生專用輔具或教材;五成六需要特教知能研習;三成六需要經費支援。

全教總副秘書長張旭政表示,現在有超過九成五特教生被放在普通班,施行融合教育,但普通班教師的困擾在於,當班上特教生有狀況,或需要請求協助卻沒有適當人力,導致普通班教師必須放下其他孩子來照顧特教孩子,導致普、特教學生家長間的矛盾,期望特教法能給普教老師資源,不會造成對立。

不過張旭政指出,這次修法並未看到有這樣的具體作法,尤其教育部草案唯一對融合教育,卻是請普教老師去做特教專業研習。他表示,這項作法已經行之有年,但普教老師認為的研習,並非是空談特教概念,而應該是提供個案處理的技巧,顯然教育部完全是從特教觀點來修法,認為特教生到普通班就是普通班的責任,「這非常荒謬」。

另外教育部也新增,中央主管機關應委託具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體或是大專校院長期從事整體性、系統性的特殊教育研究。

張旭政則質疑,該條文限制只讓特教團體與特教大專校院做研究,如此一來,恐會忽略普教觀點。他認為,現在有超過九成五的特教生都在普通班,這次修法卻是在強化普、特教的區隔,可能導致兩邊壁壘分明,若教育部想去除普、特教界線,恐會背道而馳。

張旭政強調,目前政府提供資源有限,學校要求特教助理,但到了鑑輔會或縣市政府就會被砍時數。他也以全教總視障生支持計畫為例,幾乎每年經費都花在特教助理員、輔具與教材,這筆經費都用在補政府的不足,希望法條能要求特教資源到位,才不會假「融合教育」之名,卻是將特教生丟包到普通班去。

全教總視障專案負責人謝曼莉本身是一名退休特教師,她表示,特教生跟普通生一樣可以學習,這是一個共融的精神,但普通班除了需要知識,也需要資源、人力,但過去實際執行視障資源計畫,卻發覺普通班教師根本沒有奧援,盼教育部能重視。

全教總 教育部 視障

延伸閱讀

避免時間差 教部請大學自行匡列發「配合居隔通知單」

兒童疫苗最快5月2日打? 教部:接種日縣市自訂

交朋友好累!教育部推姊妹校卻限英美澳加 時差問題惹怨

台灣首府大學申請停招? 教育部證實這個系申請中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協助預測全球暖化趨勢 新海研一號達成首次國際遠航

國造研究船新海研一號經歷24天、25000浬航程,航行至帛琉靠泊馬拉卡港後於今日返抵高雄港,完成首次遠航。本次科學航次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