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作業? 3校申請設後醫系 教部遭疑審核標準不一

清華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申請增設學士後醫學系,都已獲教育部核准。圖/本報資料照片、中興大學提供
清華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申請增設學士後醫學系,都已獲教育部核准。圖/本報資料照片、中興大學提供

誰有資格成立學士後醫學系?近年多所大學爭相搶設,繼清華大學取得門票後,教育部今宣布核准中興大學和中山大學設立。結果看似皆大歡喜,但3校都有教職員批評教育部審查方式主觀,比如去年以投票方式核准清大,而針對另2校,只要求補交文件,未落實審查,有放水之嫌。醫界則認為台灣不缺醫師,3校都不應獲准。

清大等3校努力「求醫」,搶設後醫系並收公費生,今天終於傳出好消息。但知悉審查流程的人士爆料,各校獲核准的標準不一,在第一輪審查時,教育部推派的委員以投票決定誰可獲門票,最後僅清大過半數,其餘兩校收到「可繼續籌備」通知。而後,兩校陸續補件,但教育部未再投票及排審,只收了中山、中興的文件,不久後就點頭通過。

其中,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曾於蔡英文總統任董事長的基金會任職,遭疑憑藉政治關係優勢取得門票。鄭英耀今未接電話,但該校不具名一級主管否認這種可能,並說校方一步一腳印規畫醫學教育,提報教育部的計畫書厚實、完整,一度被認為由外部專業人士捉刀。實務上,校方已延攬290名醫師在校開課,並與他校合作,取得足夠大體老師資源。

這名中山大學主管認為,教育部審查過程矛盾,如校方起初因「不具附設醫院」被打回票,但衛福部又說台灣醫院太多,不建議再開一家。況且,同時申請設系的清大、中興,也都沒有附設醫院。

中興大學一級主管也說,教育部用投票方式審核增設系「本來就很奇怪」,一所學校能否設系,應該是以它所具備的量體、師資來綜合評估。中山大學主管另提到,教育部以投票評選,但參與投票委員未做利益迴避,也影響公平性。

葉大華、賴鼎銘等監察委員曾發表調查報告,指教育部交由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審理3校申請案,但此委員會原只負責審查既存的醫學系,且審查規則、程序不透明,要求改善。

TMAC成員則透露,一校能否設醫學系「全看教育部要不要點頭」;醫界人士形容,TMAC像是幫教育部決策背書的單位,不具主導權。

教育部對此解釋,第一輪雖然只有清大過關,但另2校和通過標準間,只有些微差距,因此判定「可繼續籌備」,未駁回申請案。而後2校補件,文件內容都已針對委員提出的審核意見,提出充分的補充說明,因此同意2校設系。

雖然如此,各校實際可獲多少招生名額,仍是未知數。據了解,教育部規畫給每校每年30個公費生名額,招收學士畢業生,但衛福部初步認為太多,正評估合理數字。

「這3校都不應通過。」醫師公會全聯會醫政委員會召委吳國治引述衛福部最新研究報告,指國內醫師不患寡而患不均,無須再增醫學系。若想解決偏鄉醫師荒,建議衛福部調整制度,比如提供偏鄉醫師更高薪、定期到醫學中心受訓機會來改善。

吳國治指出,偏鄉環境吸引某些醫師,比如兒女已成年,希望下班時間住郊區兼遊山林的資深醫師。且台灣幅員不大,有些醫師在市區開診所,但病人不多,若政府補助他們車資和薪資,每周1、2天入偏鄉服務,應能促成合作。

延伸閱讀

學生確診新增1本土4境外 累計1052人染疫

中山大學新設國際金融研究學院 與22金融機構產學合作

中山大學設國際金融研究學院 培育金融國家隊人才

影/「3天變一年」 兵役年資新舊制公費生採計不同調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協助預測全球暖化趨勢 新海研一號達成首次國際遠航

國造研究船新海研一號經歷24天、25000浬航程,航行至帛琉靠泊馬拉卡港後於今日返抵高雄港,完成首次遠航。本次科學航次任...

立委擬修法 9成大專生免學費

立法院昨召開教育文化委員會,十六名立委擬具「大學法」第卅五條及「專科學校法」第四十四條修正草案,增訂就讀大學和以上學位、...

避免「師師相護」… 淘汰不適任教師 調查小組限外聘

教育部昨公告修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若教師涉及特定解聘事項,需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且校事會議...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今年適逢教改30周年,教育界提出檢討廣設高中大學等議題,被視為教改關鍵人物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台大風險中心舉辦...

齊邦媛101歲辭世 今頭版廣告「再次感謝所有一切賜予我的溫暖」

文學家、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今天聯合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刊登一則署名「羅齊邦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