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揭牌
為展現大學對社會責任的實踐,臺北大學設立校級「USR Hub」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作為學校與社區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平臺。未來將致力於在地創生與人才培育,促進社區與大學共榮發展,讓實踐基地成為履行大學社會責任的奠基石。
臺北大學為落實社會責任政策,於106年成立USR推動委員會,108年設置校級「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指定學術副校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另於109年將USR推動政策列入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目標,並決議增設USR實踐基地「USR Hub」。完工後的基地面積,室內空間576平方公尺,戶外空間800平方公尺,總面積為1,377 平方公尺,合計約417坪,可容納80人至100人。
校長李承嘉說明,實踐基地的設立,除了作為USR辦公室之外,並包括師生與校外公、私部門人士進行社會責任實踐議題的討論、研究、發表及講座之用。同時將定期舉辦焦點座談與實地交流活動,瞭解與協助解決推動USR所遭遇的瓶頸。此外,不定期以議題為導向,持續辦理跨校共學交流,激勵師生踴躍參與USR課程與相關活動。整體來說,基地的功能,即在於社會責任實踐與業務推動交流,以及作為人才培育的平臺。
依據臺北大學USR計畫整體發展藍圖,並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海山地區的深入鏈結為目前重要的目標。計畫項目包括社會科學院的「臺北大學城社會實踐萌芽計畫:邁向共學、共融與公共化」及「社區藝術營造與實踐計畫」;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和文學院的「環抱海山 ‧ 深耕三峽 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及「三鶯城市文化的調研與新詮」;商學院「三鶯地區食農教育與產業轉型網路平臺」;公共事務學院「低碳排放與氣候韌性社區營造與實踐計畫」。
在今年執行亮點方面,舉辦一系列大學城系列節慶,邀請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同樂,並發行大學與社區交流的「大學城報」。而青銀共學部分,包括全臺首創大學「食物森林」、「健康學老工作坊2.0」,世代對話的「越齡茶話」。海山學部分,包括「李梅樹紀念館文化導覽實習」、「大溪河階走讀」、「三峽輕旅行」、出版「海山大觀」地方學教材,以及規劃三峽茶產業觀光護照。此外,成立「北大特區低碳樂活促進會」、舉辦社區音樂會或藝術文化活動、撰寫在地店屋生命史,以及建構北大地區食農教育基礎認知及在地青農及小農的農產品行銷等,皆為臺北大學今年執行USR計畫各項具體成果。
未來在USR推動上,臺北大學透過學校跨單位資源運用及修課學生的服務學習,邀請當地團體參與,促進校內師生與在地交流對話機會,讓社區與大學共融,打造「臺北大學城」的新希望。
國立臺北大學 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http://usr.ntpu.edu.tw/
(國立臺北大學 廣告)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