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拜習通話後美中官員互動一波波 國防部長對話終實現

鮑爾說利率不變 史指收黑、道瓊漲63點中止六連跌

教部拚4年建置2400個數位學習實驗班 最快明年9月試辦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教育部報告「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蘇揆裁示准予備查。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政策細節。記者趙宥寧/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教育部報告「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蘇揆裁示准予備查。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政策細節。記者趙宥寧/攝影

行政院今天喊出4年200億元,將藉由三項子計畫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目標,預計明年9月前購置61萬台平板載具,另將持續提升網路效能。而繼台北市上月擴大試辦「學生自備載具(BYOD)到校學習計畫」,教育部也打算明年推動數位學習實驗班,每年推600班,並以中小學偏遠學校為優先,讓學生可把平板借回家,或是讓學生把載具帶來校園一起數位學習,該政策最快明年9月上路。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教育部報告「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蘇揆裁示准予備查。教育部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政策細節,教育部資科司長郭伯臣表示,除了購置61萬台平板並發配各縣市,明年起將連續四年補助12.53億元,包含提供縣市學校到縣市網路中心頻寬提升的電信費,並建置中央與縣市輔導團,補助老師研習,另還有科技導入學習扶助,課後學習照顧班等經費。

實際上,過去已有多個縣市或民間團體,補助或贈送偏遠學校平板,台北市上月也喊出擴大試辦「學生自備載具(BYOD)到校學習計畫」,甚至已經可在班級內做到「一生一平板」。如今教育部承諾將於明年9月前購置61萬台平板,部長潘文忠則強調,偏校每生一台、非偏校每六班補助一班這是基本原則,若各縣市已有既定數量的平板,再加上教育部補助的平板,等同是可擴大辦理。

教育部也擬推動兩類型數位學習實驗班,預計每年推600班,四年共2400班,並以中小學偏鄉學校優先。郭伯臣說明,這兩類分別為鼓勵學生自帶載具到校(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與帶載具回家學習(THSD,Take-Home Student Device),強化數位科技與課後扶助應用並透過運用遠距陪伴學習與跨校共學。

不過,台北市的試辦計畫才遭家長、議員質疑資源哪來,也憂心孩子3C上癮、用眼過度。郭伯臣則強調,會先與家長溝通,載具管理系統(MDM)能讓教師掌握學生使用平板的情況,包含使用哪些平台、觀看哪些影片、觀看過程暫停、快轉等情形,也能限制使用平台,避免瀏覽不適齡內容,若學生夜間使用,也可藉由此系統強制關機。若家庭是自備載具,也可免費匯入MDM系統,協助家長管理。

外界好奇這項政策恐損及學生視力,郭伯臣則強調,國健署推動「護眼123」建議,用眼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教育部過去也推動科技輔助學習,包含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與教師導學,若每堂課依上述,若一節課40分鐘,學生緊盯螢幕的時間也不會超過10分鐘。

教育部 生生有平板 行政院

延伸閱讀

教部砸200億推三計畫中小學「生生用平板」 採購、維護全包

教育部創意競賽 崇學「熊愛你國際饗食派對」拿特優

教部明年投入經費117億元推「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

虎尾科大師涉論文抄襲 教育部:可撤銷副教授資格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今年適逢教改30周年,教育界提出檢討廣設高中大學等議題,被視為教改關鍵人物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台大風險中心舉辦...

齊邦媛101歲辭世 今頭版廣告「再次感謝所有一切賜予我的溫暖」

文學家、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今天聯合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刊登一則署名「羅齊邦媛」...

花蓮強震全台校舍災損達24.3億 東華大學占20億

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造成花蓮女中、東華大學等學校校舍受損,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受災學校統計,總計661校受...

老師錄取沒來、放棄資格 新北國小幼園教甄增第3次分發

新北市教育局昨日公告113學年度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教甄簡章,考量過去常發生錄取者未報到、報到後放棄,導致缺額學校只能改聘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