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核電廠延役聲浪再起 藍推案籲賴清德解決缺電危機

直擊焚燒農膜釀空汙 恐產生「世紀之毒」

高雄清晨狂風暴雨「如颱風」 路牌被吹倒、路樹倒整排

110文藝創作獎頒獎 視障師與視力賽跑紀錄「最後」的美

南台科大通識教師方中士以「最後的隆頭魚」拿下教師組短篇小說特優,即使因視神經退化、視力僅剩0.01,他仍創作不輟,今年已是第五度獲得文藝類獎項。記者趙宥寧/攝影
南台科大通識教師方中士以「最後的隆頭魚」拿下教師組短篇小說特優,即使因視神經退化、視力僅剩0.01,他仍創作不輟,今年已是第五度獲得文藝類獎項。記者趙宥寧/攝影

110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得獎作品結果揭曉,今年總計511件作品參賽,53件獲獎,參賽作品多元,還有教師獲得戲劇劇本及童話雙料獎項,也有因視神經退化、視力僅剩0.01的大學教師創作不輟,今年已是第五度獲得文藝類獎項;另也有學生以「梁、祝」愛情經典故事,巧妙運用說書人串接全場,以台語編寫歌仔戲劇本拿下特優獎項。

教育部長潘文忠致詞時表示,文藝創作獎走過41個年頭,有非常多的文學創作者、文學家投入,成為創作家的重要平台,為了鼓勵師生繼續創作,獲獎作品將與兒童文學圖書畫創作獎,聯合在全台灣各地巡迴展出,獲獎作品也將放在網站上與各界分享得獎者的心血。

南台科大通識教師方中士以「最後的隆頭魚」拿下教師組短篇小說特優,小說描述癌癒重返澎湖東吉嶼的張恭,在面對文明的節節逼近、小島迅速沒落、海域生態危機等現實問題,仍選擇留下陪伴獨居老母,某日與海洋公園小隊長下海同時遇見瀕臨消失的巨型隆頭魚,張恭返鄉昇華成一種使命意義,隆頭魚線宗也凸顯了「最後」的意涵。

實際上,方中士曾親訪澎湖的南方小島,也成了這篇小說的發源地,但他因視神經退化,20年前開始視力逐漸下滑,如今雙眼僅剩0.01,他靠著聲音輔助系統創作不輟,有感於科技對人類的幫助,卻也發現科技對環境的破壞,希望能用筆記錄下即將消逝的物,雖然越來越看不見大自然的「美」,卻也成為他拚命創作的光。他說,退休前能再度獲獎相當榮耀,也希望透過作品,讓社會更重視海洋保育。

台師大國文系專案教師陳亭佑以「避樓近詠」獲教師組詩詞特優,他特別邀請住在台中的父母北上受獎,希望把榮耀歸給父母。他受訪時說,老家是大家庭,父母很少有機會北上,投稿獲獎另一方面是個世俗的場合,讓他能順便帶著父母台北半日遊。重視生活的他,也常把生活、家庭融入古典詩,希望能讓讀者有共感。

台中教育大學大四學生王彥懿以「是誰刣死馬文才?」獲得學生組戲劇劇本特優,她以膾炙人口的「梁、祝」愛情經典故事出發,提出以馬文才為視角的新編戲曲,巧妙運用「說書人」串接全場,雖然作者本身是客家人,但這是一部以台語邊寫的歌仔戲劇本,說話情味道地。

台中教育大學大四學生王彥懿以「是誰刣死馬文才?」獲得學生組戲劇劇本特優。記者趙宥寧/攝影
台中教育大學大四學生王彥懿以「是誰刣死馬文才?」獲得學生組戲劇劇本特優。記者趙宥寧/攝影
台師大國文系專案教師陳亭佑(中)以「避樓近詠」獲教師組詩詞特優,他特別邀請住在台中的父母北上受獎,希望把榮耀歸給父母。記者趙宥寧/攝影
台師大國文系專案教師陳亭佑(中)以「避樓近詠」獲教師組詩詞特優,他特別邀請住在台中的父母北上受獎,希望把榮耀歸給父母。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