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外海凌晨2起顯著有感地震 氣象署:與403地震無關

獨/教部每月擬發5千元實習獎助金 這批人恐少領2個月

教育部規畫2億元的「教育實習獎助金」,預計自111年1月起提供全國5000名教育實習學生,每人每月新台幣5000元,至多請領6個月。教師授課示意圖。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規畫2億元的「教育實習獎助金」,預計自111年1月起提供全國5000名教育實習學生,每人每月新台幣5000元,至多請領6個月。教師授課示意圖。記者趙宥寧/攝影

去年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政府研擬發放學生教育實習補助津貼,一個月內就獲5000人附議,教育部當時表示,具體經費將反映在111年預算上。據本報掌握,教育部已規畫2億元的「教育實習獎助金」,預計自111年1月起提供全國5000名教育實習學生,每人每月新台幣5000元,至多請領6個月。但有師資生已於今8月開始實習,若按教育部規畫,恐怕只領得到2個月,呼籲教育部能「溯及既往」。

師培法2017年經修法,師培生從「先實習後檢定」,改為「先檢定後實習」,也就是說,通過教師資格檢定的「準教師」,還需再經過半年實習,才能正式取得教師資格。但2002年已修法將教育實習納為職前教育課程之一,不僅取消實習津貼,更將實習教師定位為「在學學生」,半年實習期間無薪可領,還需繳交四學分學分費。

去年有民眾向政府提案,提案者認為,若能給予實習學生津貼,可使實習學生減緩經濟壓力,上班時專注於教育實習,下班後也有餘裕能準備隔日教材;台灣師範大學等校學生會去年底也曾赴教育部門口陳情,他們認為實習期間仍有勞動產出,無薪生活徒增經濟壓力,呼籲教育部重新檢討實習制度。

教育部長潘文忠去年承諾將具體反映在111年度預算上。教育部也向本報證實,基於鼓勵師資生參與教育實習,獎勵教學以提升教育實習成效,教育部已規畫「教育實習獎助金」,並籌編111年度預算送立法院審議,待預算審議通過後實施。

教育部說,由於屬「獎助性質」,預計自111年1月起開始,不分師資類別提供依「師資培育法」規定修習半年的教育實習學生,每人每月新台幣5000元,至多請領6個月,後續將由師培大學檢具當學期實際修習教育實習學生名冊,請撥轉付。

政治大學公行所學生、前政大學生議會議長陳法霖目前正在高中實習,他表示,實習教師業務包山包海,除了觀課、上台教學及班級經營外,因應疫情,也要協助學校處理行政業務。但實習教師白天在校工作,晚上在家備課或休息,難以從事兼職工作,肯定教育部保障實習教師權益,但光在外租屋每月就不止4、5000元,難以滿足經濟需求。

教育部規畫明年1月起開始發放,另名今年8月底開始實習的師資生則說,當然希望能溯及既往至本學期,從法規上來看,實習教師必須通過教師資格考,才能實習,希望教育部不要讓師資生因「跨年度」變成政策孤兒。

至於是否溯及既往,教育部表示,目前沒有相關規畫,實際仍看立法院預算審議,將於預算審議通過後實施。

實習 教育部

延伸閱讀

中市34所中小學校園設施 獲教育部補助1億餘元進行修繕

教育部祭新規!各系必採學習歷程檔案 否則扣減招生名額

2.5萬學習歷程檔案遺失 教育部:重新上傳不影響公平性

新北約300名學生遺失學習歷程檔案 市府承諾一定補上傳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慈濟新芽班愛的灌溉 高關懷生也能開出生命的花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開辦的「新芽課輔班」,目前全台自辦23班、公益合作7班。其中,成立13年的北投新芽班,前後約莫70名退...

大學宿舍費通膨 快比租屋還貴

為了減輕學生家長負擔,教育部自今年二月起,補貼公私立大專校院校內住宿生每學期五千元,然而大學宿舍卻是愈來愈貴,有學生反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