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汪小菲在大S家大鬧一場後 返北京宣布向女友求婚成功

國道一號汽車自撞護欄墜落至基隆河 警消急出動全力搜救中

寶林茶室案元凶曝 台大教授解釋米酵菌酸致命原因:所有身體細胞瞬間失去能量

雙語教育想長久 應建台灣模式

除了台灣本島學校力推雙語,外島學校也卯足全力拚,但外師資源相對不穩,甚至有外師簽約後被本島挖角。記者趙宥寧/攝影
除了台灣本島學校力推雙語,外島學校也卯足全力拚,但外師資源相對不穩,甚至有外師簽約後被本島挖角。記者趙宥寧/攝影

蔡政府喊出二○三○年雙語國家口號,行政院今年起到二○二四年將編列一百億預算,其中從大專到小學的雙語教育新制九月新學年剛上路,可謂我國雙語教育元年。但學者分析,教育部撒錢聘外籍教師,本國教師受訓意願卻不高,但我國環境與歐美不同,應建立「台灣模式」雙語教育,才能走得長遠。

行政院四年百億雙語國家預算,教育部就有九十億,今年先以廿億打根基。各教育階段落實雙語略有不同,共同點是教育部擬廣聘外師到校,這學年起每年為國中小聘三百名外師;高中增五十個雙語實驗班,每班聘一名專任外師;大專則選出標竿校院,延攬國際人才進行全英語教學。

製表/潘乃欣
製表/潘乃欣
台師大副教務長、教育系教授林子斌曾在力推雙語教育的新加坡任教,他提醒,台灣與星國、歐美環境不同,推動雙語應建置專屬台灣的教育模式,切勿大量倚賴外師、盲目移植歐美經驗,否則走不久。

林子斌說,台灣教育模式要靠國內教師建立,雙語教師培訓要「群聚作戰」,呼籲各校籌組備課社群,讓第一線教師共同學習成長。

主導雙語教育的教育部政次蔡清華曾強調「外師只是輔助角色」,本國教師才是主力。但本報調查,教育部雖預計每年增加一千五百名職前和在職雙語教師,但多名推動雙語教育的校長都坦言,校內教師無法立即上陣,短期內得靠外師支撐。

像去年各縣市雙語在職教師培訓班多半吸引英語教師報名,最後約兩成教師退訓、未修完課。新竹中學李明昭、台南一中廖財固等校長,都呼籲教育部祭出配套增加本國教師進修誘因,才可能鼓勵更多教師投入。

此外,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教授陳錦芬也說,許多學校打算與外師協同教物理、數學等學科,但外師不具學科專業,只能協助備課、審閱教案上的英語用詞、文法是否正確,不能上台教課,才不會讓本國老師變成教學助理,影響學習品質。

林子斌也觀察,有些縣市規定一堂課講英語的比率要達五成,甚至七成才是雙語教學,太過死板。雙語教育不應本末倒置,建立各校執行「課室英語」教學,也就是不犧牲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品質,用延伸活動時間帶學生說英語,才能打造長遠且健康的雙語學習環境。

南一中 教育部 行政院

延伸閱讀

大陸教育部:年底前完成學科類補教機構登記為非營利

教育部:疫情停課標準未變 縣市可採預防性措施

大專開學防疫8大指引出爐!室內逾80人不得實體授課

【重磅快評】開學指引難產 陳時中要靠侯柯度難關?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竹市校園徵才第3場元培醫大登場 醫療健康產業搶人才

新竹市校園徵才博覽會第3場今天前進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吸引69家企業參與,其中20多家為醫療院所,提供2600個職缺,希望...

國際研討會竟是假!台生繳費後求證飯店才知被騙 台大教授也遭冒名

原PO主動向該研討會聲稱的舉辦地點「南韓首爾四季酒店」求證,四季酒店回信表示:「這期間酒店沒有舉辦任何會議」,因為與會來賓還有一名台灣大學的教授,便也寫信詢問了林姓教授,卻得到更令人震驚的回答,林姓教授表示:「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

邁入第6年 聯合公益寫作班 新北逾千學子參與

聯合報系與新北市2019年合作起推動公益寫作班,迄今邁入第6年,共計在30所國小開班,遍及新北29行政區,近1050名學...

培育更多黃仁勳 打造STEAM學校

北市府推動「STEAM」跨學科教育,成立全國首創「STEAM及新科技發展辦公室」。市長蔣萬安昨天揭牌,宣布未來3年投注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