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天各地短暫雨 午後山區注意雨勢 下周兩波鋒面接力

「斯卡羅」掀國境之南歷史熱 屏縣府加推2精采紀錄片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公視斥資1.55億元、取材發生在屏東恆春半島「羅妹號事件」事件拍攝的「斯卡羅」影集,14日首播就刷新收視紀錄,蔡英文總統和屏東縣長潘孟安都在臉書推薦;縣府文化處說,近3年透過歷史場域再造計畫,以「羅妹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為出發點,爬梳歷史紋理,今年製播完成以動畫結合實景的《社頂的孩子》和《SEVALITAN》紀錄片,近日將陸續播出,盼發生在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能被清楚解讀。

縣文化處表示,1867年發生在恆春半島的「羅妹號事件」、1874年發生在牡丹鄉的「牡丹社事件」,兩事件是美國和日本先後以懲蕃名義出兵侵台,清朝當時視原民地為化外之地,自「牡丹社事件」後開始重視國境之南的邊境防務,光緒元年在恆春建城、設鵝鑾鼻燈塔,也是台灣第一次以國際事件進入世界的開端。

文化處說,公視史詩級旗艦劇「斯卡羅」掀起探索國境之南的歷史熱潮,而屏東縣3年前即以恆春半島歷史場域再造精神為核心,進行相關田野調查、考證研究,前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學者和在地文史工作者發表研究成果;去年舉辦人才培訓與歷史教育營,並歷時2年拍攝完成羅妹號事件紀錄片《社頂的孩子》、牡丹社事件紀錄片《SEVALITAN》,片長各90分鐘,從多元角度解構歷史事件之於屏東及、之於台灣的重要意義。

文化處表示,羅妹號事件紀錄片《社頂的孩子》,21日中午12時半於公視播映,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9月3日、10日晚上8時於墾丁馥蘭朵飯店《回春去─重返26號公路》活動授權播放;看了斯卡羅,也一定要看這部紀錄片,會有更具體的族群分布、國際關係及歷史背景的概念。

另部牡丹社事件紀錄片《SEVALITAN》,預計9月至10月舉辦首映。文化處說,針對羅妹號事件及牡丹社事件,縣府持續進行漫畫出版、策展及場域修復、文史觀光推廣、舞蹈劇場等,希望帶領民眾用全新的觀點認識台灣歷史,學習尊重多元族群文化。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導演柯合倍深入屏東墾丁社頂部落,透過史料蒐集、訪談耆老,以動畫結合實景,重現「羅妹號事件」發生始末及後續帶來的影響,製播紀錄片「社頂的孩子」。記者潘欣中/翻攝

屏東縣 恆春 紀錄片

延伸閱讀

屏府製作羅妹號、牡丹社事件紀錄片 21日起播映

羽球/第二次排名賽移師屏東 成績將成亞運遴選依據

防疫紀錄片影像柯文哲占8成 王世堅批:收割、造神

確診者足跡 屏東太平洋百貨今提早打烊、大規模消毒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立委擬修法 9成大專生免學費

立法院昨召開教育文化委員會,十六名立委擬具「大學法」第卅五條及「專科學校法」第四十四條修正草案,增訂就讀大學和以上學位、...

避免「師師相護」… 淘汰不適任教師 調查小組限外聘

教育部昨公告修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若教師涉及特定解聘事項,需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且校事會議...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今年適逢教改30周年,教育界提出檢討廣設高中大學等議題,被視為教改關鍵人物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台大風險中心舉辦...

齊邦媛101歲辭世 今頭版廣告「再次感謝所有一切賜予我的溫暖」

文學家、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今天聯合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刊登一則署名「羅齊邦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