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高中學習歷程上傳率低 師嘆:只能苦口勸說

教育部至今未對外公開各類型高中上傳高中學習歷檔案的相關數據,教師團體在第一線觀察,明星高中生拚上傳件數,一學期動輒傳2、30件;技術型高中實作課多,可提交給大學端的件數也多於普通高中,上傳量居次;社區高中生相對消極,有班級僅一成學生願上傳。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任教於社區高中,他直言班上學生「不傳就是不傳,僅一成學生繳作品」,教師只能苦口勸說。他分析,教育部多次強調「不一定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升學時仍可交一般PDF檔」,讓部分學生覺得「等高三再煩惱就好。」
相較之下,技術型高中生上傳更踴躍。彰化高商教師巫彰玫說,技專校院可參採技高生的課程學習成果至多九件,比普通高中生的上限三件還多。參採件數多,上傳量自然較大。再加上技高實作課多,相關課程教師都要求學生上傳期末作業,不必另外準備檔案內容。
新北高工教師黃耀南也說,學生大多上傳是高二、高三專題實作課的作品,結果是每項作品大同小異。在此情況下,若要凸顯差異化,得在多元表現下功夫,包括投入競賽、社團活動,恐強化教育資源不均等的現象。
上傳實作作品也會遇到問題,中興大學附屬台中高農畜產保健科教師張介銘分析,商、農、工等各群科技高生面臨的問題不同,有些成果難以書面檔案呈現,比如鑄造科學生難用文件描述自己焊接成功,要改成影音。不過學習歷程資料庫有上傳容量限制,部分影片無法完整上傳,要以影音超連結方式呈現。
受新冠肺炎影響,技高這學期較難執行實作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瓊方呼籲技專校院將這些不可抗力因素納入審查考量,並持續強化審查專業,以免造成不公平。
無論普高、技高,學習歷程檔案已成新課綱高中生的一大挑戰,最多學生盼參考範本和佳作。張瓊方指出,每所高中都設有課程諮詢教師,是供學生諮詢的要角。部分學校課諮教師著手收集校內較佳案例,作為輔導其他學生的參考依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