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輔亂象多 學校遊走觸法邊緣 學生暢聊空間難尋

全國學校大停課,多所大學也暫停面對面的心理諮商,改以電話、電郵關懷個管學生。不過,衛福部對「遠距諮商」申請有嚴格要求,至今仍無學校獲得許可,卻傳出有學校主張,只要學生有需求,心理師仍須與學生線上諮商,對外卻定調為「輔導、關懷」,遊走在法律邊緣;也有學生返鄉後無獨立通話空間,諮商療程被迫中斷,或得特地跑到路邊,才有空間與心理師講幾句「心理話」。
教育部表示,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提供輔導,若藉視訊軟體「輔導、關懷」學生,仍屬學生輔導範疇,若有緊急個案仍需安排會談。近日也向衛福部釋疑,疫情期間若對學生以通訊方式施以心理輔導,可不視為執行心理師業務,但近期仍會邀請學校代表召開線上會議,研商具體建議並持續與衛福部溝通,協助學校申請遠距諮商。
據了解,目前國內僅個位數學校申請「遠距諮商」,但近期申請的學校,皆仍在申請程序中。
有心理師指出,學校曾有學生輕生,疫情爆發後,也挑起高層敏感神經,讓學校不敢貿然暫停諮商,卻又不提供公務機或公用視訊鏡頭,還要求心理師提供私人聯絡方式。此外,學校未具遠距諮商資格,對外稱是輔導諮詢,對內卻被要求提供諮商服務,就怕沒及時「接住學生」,卻也難掌握學生在另一端的一舉一動。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副理事長羅惠群提到,近來接獲不少一線心理師反映學校硬體資源不足,呼籲教育部能盤點通訊設備。也有心理師提到,有些人想申請居家辦公,校方卻要求提供諮商證據,還將資料以一個不安全的方式保存,憂心學生隱私會流出去,此舉有違專業倫理,卻無人理會。
不過,「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的規範嚴謹,包含資安保護、個案倫理、硬體設備皆有限制,能取得「遠距諮商」的認證的單位並不多,學校、小診所根本難通關,但電話、視訊輔導能做的又有限。該名心理師表示,當學生沒有安全空間,很難進行深層對談,甚至有學生得在車水馬龍的路邊與他通話;也有學生返鄉,卻因家裡沒有獨立空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輔導機制,只好被迫中斷。
另名在大專院校服務的心理師也說,目前僅以電話或信件關懷為主,學校定調為「關懷輔導」,解決生活適應問題,若學生真有深度諮商需求,則會推薦去找心理所或是身心科。但實際上,仍有不少學生抱怨諮商說停就停,該名心理師無奈表示,若學生情緒高漲,也不能定調是諮商,改用電話聯繫,也無法確保每個人都能順利接上電話。
政大心理系教授楊啟正表示,輔導與諮詢強度不同,效果也不同,但遠距諮商要經地方衛生局審核通過才可進行,現在申請更是緩不濟急。他認為,教育部可在衛福部遠距諮商的基礎下,儘速建立校園遠距輔導機制,也可設定疫情落日條款,「這對高關懷個案,至少是一個選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