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三年兩事故帶走23位師生 坐在校安中心的都是他

「校安中心看得到天空,當時我就跟老天祈禱,數字不要再上升。但我是人,不是神….」太魯閣號事故帶走15位年輕師生寶貴性命,一傳出事故通報,教育部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教育部校園安全防護科長陳宗志,當時正準備帶妻女搭高鐵回雲林娘家,一早看見新聞,他轉頭告訴妻子「我要回校安中心了」,只見妻子點點頭,他奔回校安中心坐鎮。
兩年多前普悠瑪列車脫軌,陳宗志才剛就任科長不到一年,本月初太魯閣卻因撞上工程車出事,災禍彷彿重演。
當傷亡名單逐漸確認出爐,各校陸續傳回校安通報,死亡數字每一小時就增加一、兩位,陳宗志談起這段,許多話仍哽在喉頭說不上,感慨自己只能被動接收通報,死神不留情地帶走師生,言語中滿是無力感。
4月2日早上9時28分,一列從樹林開往台動的408號次太魯閣號,高速撞上從邊坡滾落鐵軌的工程車,八節車箱全部出軌。事故發生後沒幾分鐘,陳宗志LINE群組跟新聞跑馬燈先後跳出訊息,他心想不妙,趕緊抓起電話四處聯繫。
陳宗志聯繫花蓮聯絡處,請當地督導儘速將花蓮教官、校安人員找齊,另也分頭聯繫宜蘭聯絡處,兩地督導皆有花蓮0206大地震與普悠瑪脫軌案的經驗,大家馬上說「好」,各路人馬火速進駐醫院、縣府支援。教育部校安中心四位休假同仁也「不請自來」,陳宗志坦言,「我們心中都希望一切白忙一場」。
但天不從人願,事故當日有五位師生確定罹難,陳宗志哽咽地說,「從早上八點維持五個,到中午九個,每小時增加一到兩人,真的是心如刀割」。陳宗志認為,掉眼淚不是脆弱,而是教育哲學告訴他,「我們要教育孩子成為一個人,什麼是一個人?他要有情感,要關懷世界」。
確立師生傷亡名單後,校安工作才準備要開始。陳宗志說「預防、應變、復原」是校安三大使命,最重要是預防,應變只是救急,復原輔導做得成功,才能讓傷害降到最低。
當前端知道師生傷亡名單、慰問金都只是短期,陳宗志提到,重大災變發生後,師生可能會出現創傷後症候群,傷者將由一對一專責人員協助,同車未傷學生因目睹重大事故,也請學校提供心理輔導。
校安中心也要兼顧反毒、反霸凌、防疫等工作。陳宗志說,去年1月23日開始放春節連假,初二開始陸續傳出新冠肺炎病例,各級學校繃緊神經,教育部也緊急宣布延後兩周開學。當時國內口罩、額溫槍嚴重缺貨,教育現場優先配給。
「那時一箱口罩3000個,必須先初步分裝後再發給學校」陳宗志說,他們跟時間賽跑,最後一共發下587萬片口罩、酒精5.9萬公升、2500多支額溫槍,成功守住校園防線。
隨著大專院校開學,大批境外生要返台讀書,教育部去年8月24日宣布開放19個國家/地區以外新生,及中國大陸籍學位生來台就學,第一批境外生入境,陳宗志與政務次長劉孟奇到桃園機場接機。
「我要去桃園機場了」,陳宗志身著防疫裝備接港生入境,他回憶,當時陪一名學生等著防疫計程車,學生興奮地感謝教育部,一度還想擁抱他,當下陳宗志緊張地拒絕,學生上車後還搖下車窗再度道謝,他也笑著告訴學生「你這14天要乖喔!不可以亂跑喔!」
陳宗志擔任校園安全防護科長已經三年六個月,他坦言,這些日子以來,沒有一天睡好覺。「誰會知道買個肉圓忘記加辣椒,我們就要馬上查明孩子是誰?放個風箏,孩子竟被拉著飛上天….」他說,國人自我保護意識仍不大夠,基於校園安全,還是得多叮嚀兩句。
4月15日是太魯閣號事故公祭,陳宗志也親自到現場,第二首歌唱的是「淚光閃閃」,他也跟著流下眼淚。他語重心長說,維護校園安全的工作從來都不容易,但值得我們一起去努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