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疑似生」算半個人 特殊教育師生比失真

不少學生可能存有隱性障礙,如過動、學習障礙,不會一次就被鑑定為特教生,會先被定義為「疑似生」,待一年後重新鑑定。教育現場基於服務優先、標記審慎概念,仍會提供特教服務。但教團說,不少縣市將疑似生視為「零點五名」特教生,甚至直接不採計,師生比失真,讓特教老師不堪負荷。
教育部國教署坦言,現行法規無疑似生的規範,考量疑似身心障礙學生仍需提供相關協助,將邀各縣市共同研議。
教育部統計,目前高中以下疑似生人數,國小有四九五二人,國中有一二二七人,高中有四五六人,這些學生未達身心障礙鑑定基準,但處於臨界點,通常鑑輔會會請學校持續輔導協助及觀察,再提報下一次鑑定。
全教總特教委員會副主委鍾正信說,高中職分散式資源班人數爆棚,國中小則面臨「疑似生」難題,全國有超過十縣市將「疑似生」算是零點五位特教生,但疑似生與特教生的服務需求皆很大,師生比失真。
鍾正信表示,有縣市乾脆直接不服務,但是,早期介入不是壞事,若持續等待,也可能會錯過「疑似生」的黃金治療期,人權不該被打折。
一名國小特教老師說,每年到鑑定季,要替孩子做非常多測驗,其中光是智力測驗就要花上兩至三小時,還要晤談老師與家長,一份評估報告要花上好幾天才能完成,但學生還是要顧,常得自主加班。隔年重新鑑定前也要觀察個案整學期的就學情形,等鑑定季一到,全得重頭來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