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分散式資源班沒人數上限 特教師一對百生竟是常態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育部推動融合教育,讓特教生大部分時間都能在普通班上課,若有需求再安排到資源班接受個別化服務,被稱為「分散式資源班」,但多年來沒設班級人數上限,導致有的學校特教生人數動輒上百人,卻僅有一至兩名特教老師在苦撐。

有民眾上公民政策平台提案,要求「高中以下學校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應訂定人數上限」,已超過兩千人連署。提案者認為,越來越多中重度障礙的特殊生安置在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但班級人數無上限、學生障礙程度越來越嚴重,特教老師折損嚴重。

國中、小校數多,學生規模相對小,又以高中職端最嚴峻,單就國立學校來說,據「教育部主管之高級中等學校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要點」,僅規範普通班身障生達21人以上要設一班,卻沒人數限制,一班近百生已是不少學校的常態。

實際查閱「國立暨台灣省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概況」,位於桃園市的國立北科附工共有146名特教生,卻僅有1名特教代理教師,一位教師對上百名學生,即便老師使盡渾身解數,恐怕也難全部兼顧。

全教總特教委員會副主委鍾正信表示,教育部民國98年修正特殊教育法,當時附帶決議要求分散式資源班及身心障礙巡迴輔導班訂定班級人數上限,教育部把權限下放各縣市,至今仍無作為,導致各縣市標準不一,師資嚴重不足。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特教生?一名地方教育官員表示,特教生除了安置保障名額外,也有特教生憑實力入學。若以北科附工為例,每年約有40名特教生安置名額,卻常有數十名學生自己考進來,入學後也有特教服務需求,每年學生人數難以掌握。

北科附工教務主任李修銘坦言,近年發現重補修生多以安置生為主,這學期已向國教署提計畫,去年八月正式增聘三名特教師與三名代理特教師,提供特教生更細緻的個別服務。

高中職特教師血汗成常態,不少學校特教老師年年換,一名高中特教師表示,學生也常疑惑「老師怎麼又換了?」,但換人就要重頭來過,每學期光是核銷、填表、媒合服務就讓人忙翻。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特殊教育學生差異性大,現行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每班學生人數依各級主管機關規定,以保持彈性,若外界希望能訂定人數上限,將再邀集各縣市政府研商。

實際查閱「國立暨台灣省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概況」,位於桃園市的國立北科附工共有146名特教生,卻僅有1名特教代理教師,一位教師對上百名學生,即便老師使盡渾身解數,恐怕也難全部兼顧。圖/取自國立暨台灣省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概況
實際查閱「國立暨台灣省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概況」,位於桃園市的國立北科附工共有146名特教生,卻僅有1名特教代理教師,一位教師對上百名學生,即便老師使盡渾身解數,恐怕也難全部兼顧。圖/取自國立暨台灣省私立特殊教育學校概況

教育部 全教總

延伸閱讀

不只藝才班 全教總呼籲全面調降高中職每班人數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USR補助斷炊恐頓失數百萬計畫經費 大學自己找路活下去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第三期審查落幕,依計畫類別,補助各計畫至多350萬元至1100萬元不等,若已在前二期計畫打...

文化成年禮金倒數2天 再推20萬組「消費滿200就抽」

專屬18-21歲青年1200點成年禮金領用倒數最後2天。文化部今日表示,APP將於明天上午8點於App Store(io...

教部推國防師學分班 學校開缺少

隨著教官陸續退出校園,國防教育由國防教師接手,教育部為此廣開國防教育學士後學分班,至今培訓五百名合格人才,不過隨著教官退...

吳舜文獎世新座談 聯合報分享專題心法

吳舜文新聞獎校園論壇昨於世新大學舉辦校園場,聯合報新聞部得獎人到場和學子分享專題製作心法,從發掘問題出發,透過實際採訪,...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