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校評估指標 教部增為16項
教育部近日修正公告「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評估指標從原本的九項增為十六項,包含學校所在地有無銀行,距離高鐵、捷運的距離,以及當地基地台數目、老化指數等;全台偏遠學校一一七七所,教育部評估指標改變後,校數將微增。不過不少教師認為,偏校缺師資才是最大難題,若一日未解,標準怎麼調整也沒用。
根據教育部統計,一○八學年,高中以下偏遠地區學校共計一一七七所,占全國總校數近三成,其中以國小九三八所最多,其次為國中二一三所,高中僅廿六所。以縣市區分,雲林縣一二一所最多,其次為台南市一二○所及南投縣一○三所,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及嘉義市則無偏遠地區學校。
教育部近日公告新的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新增當地高教肄畢業人口比、幼兒園招收人數、圖書館數,有無金融機構、醫院、公共區域免費無線上網及熱點數目,距離高鐵、捷運、輕軌距離等評估指標。再由各縣市設定指標占比、偏校數值,學校若具偏校身分,政府將補貼師資人力、建設學校基礎設施等。
不過新北市雙溪高中校長彭盛佐認為,偏鄉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而是師資。偏校班級數少,師資員額有限,但國高中專業科目多,非正式教師難尋,若開出共聘缺,誘因、員額都是個問題,光是今年想招聘生物老師,開十一次缺都找不到,只能靠在校師超鐘點。
台東縣轄內約有三分之二的學校是偏遠學校,台東縣教育處長林政宏坦言「全台東都該被納入」,即便位處台東市區的學校,也不如西部偏校能獲取豐沛資源。他也提到,偏校指標涉及到全縣資源調配,不希望變來變去。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坦言,偏鄉缺師資,確實是難題,即便偏鄉開出專任教師缺,也會面臨鐘點不足的問題,呼籲教育部應審慎評估,否則單靠代理教師、師資公費,時限一到都會離開,教師流動率仍高。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學校進用編制外兼任、代課教師的交通費及住宿費已納入補助,搭飛機、高鐵可核實申請,不受補助上限,盼增加誘因,解決偏鄉師資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