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倍增 民眾籲國中健體課教心理疾病

近日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https://join.gov.tw/idea/detail/faab8368-ee75-497c-bc7e-4c4cb818e50c),指出近50年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增加三倍,民眾呼籲課綱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應將精神、心理疾病教育獨立為一單元。這項提案20日已達5000人附議,教育部對此表示,108課綱已將「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納為健康與體育學習重點,今年更將心理健康納入年度工作事項,增進國中小教師心理健康專業知能,落實在課程中。
發起此提案的民眾陳馨表示,國內高達八成四青少年曾感到憂鬱,其中約七分之一的人每天都感到憂鬱。當代有很多纖細敏感的青少年,不知自己得了憂鬱症,他們選擇向他人傾訴煩惱,卻得到「假鬼假怪」等負面評價。這導因於健康與體育課綱沒有加入學習心理、精神疾病的章節,只教導學生如何自我調適。但對真的患憂鬱症的學生來說,若只透過自我調適,恐找不到解套。
衛福部統計,2019年15到24歲國人中,高達257人因心理因素輕生,是此年齡區段人士排行第二的死因。陳馨指出,衛福部在各衛生所設置免費的諮商服務,已經有七到八成的普及率,甚至設有安心專線供民眾使用,若這些管道可以藉由課綱宣傳、普及,或許能拯救更多徬徨的生命。
陳馨表示,國中健康與體育課綱若分出精神、心理疾病等疾病教育單元,學生將可獲取知識、同理相關人士。遇到困難時,也將因學過提供協助的管道而獲得協助。在課綱中強化相關知識,也能讓患心理疾病的學生被大眾理解,不需獨自面對過多、過重的壓力,打造更和諧、包容的社會風氣。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已是108課綱健康與體育學習重點,各教科書商都要依課綱編纂教科書。國教署另鼓勵教師結合時事或議題,將憂鬱症及心理疾病相關概念納入課程,並透過團體討論、專題報告等方式,讓學生在蒐集資料中認識心理疾病。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