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通識課混學分?專家籲改革

歐美大學逐步提高通識教育比重,培養學生「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表示,教育部近年卻取消通識評鑑,降低通識教育在校內重要性,頂尖大學也只有不到五名行政人力推動;不少學生也認為專業科目才是「有用的課」,將通識課視為「混」學分,呼籲政府和各校正視通識教育重要性。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多次呼籲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去年底曾以「我投通識教育一票」為題演講,強調哈佛大學之所以培育出一流人才,一大關鍵是大一生不分系,人人都修通識課。他就讀哈佛大學時,修習一門「經典閱讀」課程,影響他至今。
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莊榮輝呼籲各校成立實體學院,以全校性單位推動通識教育。他表示,產業變化快,學生看重的專業課,五年後恐不再是專業,通識教育能讓學生養成足夠的常識和膽識,跟上時代腳步。
近年陸續有大學改革通識課程,比如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前年升格為「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說,西灣學院將服務學習設為必選課程,有教師帶學生投入偏鄉較育,在社會各角落實踐所學。
蔡敦浩說,校方近期深度訪談修習西灣學院課程的學生,許多學生仍重視專業課勝過通識課,但學生對西灣學院打造的討論教室、硬體設備印象深刻,是好的開始。
成功大學教務長王育民說,成大安排校內跨領域學院「第十學院(College X)」增設「能力型」課程,採問題導向式的教育,做為學生通識課程選項之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