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拉中離生一把 台少盟:每月一通電話低度關懷是不夠的

每年約2萬名中離生徘迴在生涯十字路口,茫然無助,本報關注中離生議題,引發討論。台灣青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志洋說,希望教育主管機關面對問題,釐清「個案追蹤是誰的責任」,翻轉中離生茫然處境,不能只靠學校每月一通電話關心,流於形式的低度關懷,無法達到生命影響生命作用,將錯失拉一把時機。
劉志洋說,各縣市高中職學校,部分是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管,國立或私立學校又屬國教屬管,容易落入本位主義,缺乏整合,中離生最需要的是發展性資源的銜接和協助,由教育局處設專案管理單位,中央給資源讓地方執行,加強個案追蹤力道,才是有效的解方。
劉志洋說,學習不一定要在校園,但一定要有重心才不致迷失,許多中離生是因為志趣不合、缺乏學習成就感離開校園,多數中離生需要經濟、人際關係依附支持,卻面臨就業技能、資源不足困境,如何穩定在職場發展成為難題,若個案追蹤管理機制能發揮作用,便能引導中離生找到目標,穩定就業之路,日後若有意願重返校園也是選項。
台少盟與民間基金會合作,推出返校助學計畫,提供助學金,高中職生每學期有3萬元,上路3年來幫助50名中輟中離,或有中輟中離之虞的學生順利返校,一名受助學員說「我想擺脫犯罪家族標籤」,展現翻轉命運決心,讓社工聽了揪心又感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