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列9大理由 全國學生表藝競賽團體賽仍停辦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先前宣布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團體賽停辦,只辦個人賽,引起地方師生、家長不滿,教育部今上午重新邀集公衛專家學者、表演藝術類專家學者、各縣市領隊代表及各競賽主辦單位,22縣市政府代表,經充分討論後,決議仍以防疫優先考量,並列出9大不可行理由,決議團體賽仍停辦。
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活動每年有30萬人共襄盛舉,團體競賽已連續兩年因疫取消,消息一出,不少學校忿忿不平,憂心影響學生升學條件,認為停辦將讓學生的努力化為烏有,更有人上公民政策平台提案,希望將「停辦」改為「延期」,短短2日就達5000人覆議門檻。
教育部今天表示,今會議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進行評估,有公衛專家提出競賽活動辦理仍須全程配戴口罩、如有共用樂器(如鋼琴)要仍維持手部清潔、比賽場地要能確保空氣流通等,但活動期間需佩戴口罩要求,光在4項團體競賽27類組中,管絃樂、合唱等22類組就無法佩戴口罩比賽,大量樂器吹奏或歌唱等動作,飛沫在空氣中散播,恐有嚴重防疫缺口之虞,並違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秋冬防疫專案相關規定。
教育部也提到,4項團體競賽扣除觀眾及非必要人員,同時段仍多組參賽隊伍進出同一場地,又部分場館舞臺較小,亦無法符合室內100人之防疫標準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競賽場地多為室內密閉空間,無法確保空氣流通或通風換氣良好情況;且競賽場地洗手間及洗手設備數量不足提供參賽人員使用。
教育部也說,競賽期間有大量師生南北交通來往,將有接觸不特定人員之機會,增加染疫風險,賽後師生返回校園,有群聚感染之慮;競賽形式不像大型考試考生有其特定座位並全程配戴口罩;除參賽人員外,所需工作人員眾多,無論活動動線及比賽場地消毒作業皆屬高難度,增添防疫風險。
此外,若真要復辦比賽,也有公平性疑慮。教育部說,部分縣市皆於寒假停止社團活動,若恢復辦理比賽,將有失競賽公平性;離島及偏鄉參賽學校,難以於短期間內完成交通及住宿招標等作業;競賽承辦縣市難在短時間內再次尋得專業場館使用,且競賽場地周邊道路交通管制之路權申請,以及競賽場地設施改良等招標作業無法於期限內完成。
教育部表示,在防疫優先之前提下,肯定及鼓勵學校老師與同學投入競賽的心血與付出,將邀請防疫及表演藝術類專家學者組成專案小組,針對線上觀摩進行規劃及評估,透過網路傳播力,擴大觀摩人數。
至於110學年度若再碰上疫情會如何辦理?教育部表示,將蒐集各縣市政府初賽辦理經驗及意見,提早將研擬腹案於9至10月公布。
有師生憂心因團體賽停辦影響升學權益,教育部表示,已於110年2月8日頒發「109學年度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決賽參賽資格證明書予團體賽參賽學生,今日會議決議,參賽資格證明書視同競賽成績優等,將轉知各免試入學就學區或學校納入參採;另有關高中升學大學之採計及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之參採,將轉請大學招生相關單位研議比照辦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