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直播/「500趴2023」周日壓軸出攤!粉絲排長龍進場爆人潮

比iPhone 15 Pro更多功能? iPhone 16傳全系列搭載「動作按鈕」

不需頻繁清洗!專家曝4種東西太常洗可能會破壞質料和觸感

師大附中外出吃飯「闖關」失敗 學生會擬推試辦

師大附中學生會提案學生午餐時間可以外出吃飯,今在校務會議提案遭否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師大附中學生會提案學生午餐時間可以外出吃飯,今在校務會議提案遭否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師大附中學生會提案學生午餐時間可以外出吃飯,今在校務會議提案遭否決,校務會議成員為高中部教職員工103人、學生代表4人、家長代表6人,共113人參與,最後投票結果同意4票、否決90票,因此學生會所提出《學生外出證使用管理要點草案》遭教務會議否決。

北市高中生午餐時間外出用餐早有先例,2009年建國中學就開放中午午休時間,同學可以換外出證到校外吃午餐,學生可於12時05分至12時30分外出,12時55分返回。自109學年度起,國教署亦發函學校,有關「校園開放訂外食之各面向建議」,分別針對自主管理、食安、交通管制、垃圾環保四面向,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學生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公告優良廠商名單、學校加強宣導自行攜帶餐具等等。

師大附中學生會會長簡同學表示,這次沒辦法一步到位,我們想慢慢累積師生信任,下一步先執行「試辦」,因為「試辦」不需教務會議通過,只需要跟老師溝通就可辦理,目前初步規劃,於試辦期間每日開放100位同學外出,會由老師推薦的方式,以出缺勤記錄良好的同學優先外出,避免校方擔心學生外出後不歸。

另外,簡同學表示,學生外出吃飯是學生權益的一部分,此次學生外出吃飯不算是民主議題,不適合採用投票表決的方式,可能應由教育部由上而下頒布範本。

此次師大附中學生會提案中提到,希望12時至12時30分進出校園,並於12時50分至12時55分返回。師大附中祕書柯冠銘表示,對於進出管理,學生有提到成立糾察隊,有的老師提出疑問,例如,高二同學如何登記高三同學,或是有學師刻意報假名,甚至許多學生不在乎被記過等等。

柯冠銘表示,先前老師與學生會做過許多討論,最後想說讓學生會在教務會議提案,此次老師也很肯定學生會所準備的提案,雖然因為立場不同,最後要訴諸投票。

現任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為2009年開放建中學生外出吃飯的校長,蔡炳坤說,高中生已經能夠獨立自主,給學生自由才能建立自主的過程,我任內是給大家比較大的自由,至於,聽聞師大附中學生會在爭取外出用餐權益,蔡炳坤說,學生進出管理要有一定的運作,才可以確保學生安全,我的看法是就讓學生去吧!

至於,建中教務處也分享學生外出用餐經驗,學校有設定外出換證,校內老師也都會落實點名,實施至今沒有發生學生外出就流連忘返的問題,好處是學生可以在午休時間,到外散步換一個環境再回來。

師大附中 投票 建中

延伸閱讀

台北燈節停不停? 柯文哲:複製跨年決策模式

台灣燈會取消…台北燈會是否停辦?北市府明早10點宣布

寒流害的 大台北自來水變黃

自來水質異常範圍涵蓋雙北 侯友宜要求北水處詳細檢測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亞洲技能競賽 台灣隊總冠軍

第二屆「二○二三亞洲技能競賽」前天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落幕。台灣技能小將勇奪十二金、六銀、四銅、三優勝,總計廿五面...

教團批總統參選人 教育政策只會撒幣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召開記者會,公布九月行文藍綠白三陣營總統參選人對於教育議題的回應。全教總表示,三...

開放印度移工引熱議 學者:10萬移工不如1萬留學生

近期印度移工議題引發討論,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印度人口多、留學生多,台灣正好有能量可舒緩印度大專教育供給失...

廖志坤基金會 發105萬助學創新高

財團法人廖志坤文教基金會27年來協助清寒弱勢不間斷,幫助苗栗縣中港溪(頭份市、三灣及南庄鄉)學子,前天在頭份市建國國中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