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祥畫作罩上白色顏料 修復後重見天日
修復是典藏藝術品重要的一環,國美館委託南藝大修復前輩藝術家畫作,其中藝術家劉啟祥作品因畫面罩上一層不明白色顏料,經修復後才將埋藏於底下的人物重見天日。
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超過1萬6000件重要美術作品,然而畫作在展出前,都須經過長時間的修復與維護。
國美館去年執行「文化部藝術品及相關檔案搶救修復寄藏計畫」(搶救修復計畫),擇選5組修復團隊,其中與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合作修復前輩藝術家翁崑德、莊世和、郭柏川及劉啟祥等作品。
「搶救修復計畫」是文化部近年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的重要計畫之一,修復含括1920至1960年代台灣前輩藝術家,包含李石樵、李梅樹、翁崑德、莊世和、郭柏川、陳植棋、楊三郎及劉啟祥等藝術家的珍貴作品。
這些家屬收藏的作品較難有良好的保存環境及條件,在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環境下易有損壞的風險,國美館藉由此計畫與專業修復團隊,搶救藝術家家屬提供的重要作品。這次修復作品中,劉啟祥有3件作品因畫面罩上一層不明白色材料,經過南藝大副教授吳盈君帶領的修復團隊細心修復與研究,將埋藏於底下的畫面包括人物、瓶花、風景的意象重見天日。
另外,抽象畫家莊世和100號大尺幅的油畫作品,原以捲收方式置於家屬家中,造成畫面嚴重剝落,修復團隊整平畫作後,耗費大量時間與功夫將畫面破損一點一點的補回顏色,恢復畫作面貌。
而郭柏川的作品使用油畫顏料繪於紙張上,紙張因吸附油畫產生油漬,容易變黃、變脆,保存更為不易,透過紙質專業修復的教授蔡斐文與油畫修復團隊的跨領域合作,畫作中除了有破損也有早期補色,經與家屬討論後,保留過去修補的顏色,讓畫作增添故事性,流傳後代。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國美館透過「搶救修復計畫」讓前輩藝術家作品恢復原貌,藉由公立美術館、藝術家家屬以及修復單位三方,攜手維護重要美術資產,延續台灣歷史根源與文化脈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