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同台畫面曝光!朱學恒義正辭嚴「痛批性騷」 鍾沛君強忍淚水

台灣男歌手車禍身亡享年31歲 「愛唱歌的男孩去天堂開演唱會了」

被遺忘的中國大陸紅黃藍幼兒園事件:虐童的真相為何沒人信?

學習歷程上傳容量多少才夠? 教團建議影音提升為10MB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跟著108課綱一起上路,111學年起要占大學個人申請至少2成分數。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跟著108課綱一起上路,111學年起要占大學個人申請至少2成分數。本報資料照片

高中生上傳學習歷程檔案有容量限制,一件文件至多2MB,不壓縮的話就是一頁黑白A4檔案;一件影音至多5MB,相當於一首歌、十秒內的影片。有家長批評容量太小,對想報考藝術、傳播領域的學生尤其不利。教育部近日允諾放寬容量,正徵詢各界意見。教師團體主張,文件2MB足夠,但影音容量太小,應提高到10MB,提高學生作品完整度。更重要的是,大學應透公開審查重點,否則高中生連要傳什麼都不知道。

目前的學習歷程容量上限是文件2MB、影音5MB,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當時開了許多會議討論檔案格式,與會者認為學習歷程重質不重量,非軍備競賽,這樣的容量已足,故做成決議。大學招聯會則說,學生若上傳過多資料,反而難呈現自身特質。

不過,教育部近期委託台灣大學社會系主任林國明調查師生建言並公告結果,「放寬上傳容量限制」名列十大建議之一。國教署長彭富源終於允諾要放寬容量,正聽取各縣市意見。

有關多少容量才足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說,新課綱上路至今一年多,會內教師觀察學生上傳情形,文件2MB足夠,但影音容量太小,建議提高到10MB,讓學生的動態作品能完整呈現。更重要的是,大學端若不看資料,高中生傳什麼都不重要,呼籲各大學公開審查重點。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瓊方也說,討論容量多寡是假議題,呼籲大學端公開審查原則,除了舉辦相關宣講活動,也應透過校系官網告知師生「此系想找具備哪些特質的學生?期望學生呈現哪些學習成果?」比如中央大學各系將「書面審查資料準備指引」放上網路,就是不錯的做法。

正式放寬之前,國教署表示,已請各學落實諮詢輔導工作,由教師指導學生縮小檔案,比如使用文書軟體WORD調整檔案大小,或透過轉檔、壓縮檔案等方式調整容量大小,在符合容量規定下,兼顧資料品質。

另外,為回應高中師生疑慮,大學招聯會7日公告大學端審查學習歷程的「三重二不」原則,三個「重」包括學習歷程重視學生有沒有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勝過校外,重視資料真實性勝過完美度。另有兩個「不」,包括不是學系列出的參採項目都要具備,也不是以量取勝,描述學習過程的反思更重要。

教育部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中央大學

延伸閱讀

中央大學各系學測占比至多3成 這2系書審占7成

【即時短評】大學審查學習歷程 公布多少規則才夠?

學習歷程審查 三重二不原則

學習歷程審查原則出爐 大學仍遭疑「吹電扇亂評分」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教改萬言書廿年 「護國神山下現土石流」

新課綱上路四年,學科必修學分減少,不少大學抱怨學生基礎學科明顯弱化,教改論壇昨召開記者會,有學者指出,護國神山台積電底下...

遏止論文抄襲 「林智堅條款」上路

去年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台大國發所碩專班學位接連遭撤銷,引發爭議,被外界視為「林智堅條款」的台大「精進...

領了沒?1200元文化成年禮今上路 5小時近6萬青年領取

專屬18-21歲青年的1200元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今天正式上路,APP昨日開放下載,今天上午8:00開放註冊領取,並...

USR補助斷炊恐頓失數百萬計畫經費 大學自己找路活下去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第三期審查落幕,依計畫類別,補助各計畫至多350萬元至1100萬元不等,若已在前二期計畫打...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