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青少年憾事 衛福部明年獨設社區心衛中心目標100所

11月大學校園屢傳學生憾事,引發社會對青少憂鬱、心理健康的重視。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今天表示,站在醫療利用的立場,衛福部已就三大面串起資源,目前全台各縣市321所衛生所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民國110年起將各縣市衛生局下面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獨立並納入社安網,四年內目標53所、十年內目標100所;最後將積極與教育單位做好連結轉送,讓專業輔導人員透過教育訓練與督導進入校園。
由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主辦「2020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今天上午以「青少年憂鬱與心理健康」為題展開。衛福部調查,高達21.1%的國中生和18.7%的高中生,曾經認真的想過自殺,2019年台灣15-24歲青少年有257人死於自殺,較2018年增加了47人,為連續三年創新高。
台大高淑芬教授也曾針對台灣國中生隨機抽樣調查,發現憂鬱症比例在國一到國三分別是0.7%、2.6%、4.8%。董氏基金會過去調查更顯示,13.3%(每7人有1人)國高中職學生,及18.7%(每5人有1人)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另外,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
諶立中表示,近五年來,國內15-24歲年輕人死亡率中,第一大原因是自殺,比率不斷上升,第二個原因才是感情,這個現象與韓國、亞洲、歐洲等先進國家類似,青少年防治刻不容緩,衛福部心口司也積極建立相關資源投入。
第一,在全省縣市的321所衛生所,衛福部將陸續提供免費心裡諮商服務,「雖然不是全職人員,卻能就近提供社區支援」。第二,將目前衛生局下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功能擴大並獨立,明年起正式納入社安網,預計四年內到民國113年成立53所,初步編制成員五人,涵蓋專業心輔師、心輔員、社工,十年內目標100所,目前已有八個縣市申請試辦,第三則是主動與教育單位做好個案轉送,讓專業資源透過教育訓練與督導效率連結。
青少年憂鬱是校園重要問題。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林口長庚醫學中心復健及社區精神張家銘主任指出,台灣憂鬱症就醫率只有五分之一、就醫後提早中斷個案仍多、憂鬱症造成失能嚴重,對憂鬱症認識與投資仍不足,是當前防治青少年自殺的四大挑戰。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