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用108課綱提升科學興趣 準備好了嗎?

教育部今天傍晚公布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我國八年級(國二)生科學排名國際第二,不過學生科學應用、推理能力,明顯低於認識能力。八年級生三成不喜歡科學,六成三對科學沒自信,兩項百分比都高於國際平均。教育部表示,將落實108課綱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改善學生學習疏離現況。
108課綱上路第二年,教育部準備好了嗎?外界評析,升大學制度和考試變革比國中會考大,高中端不得不動起來;國小無升學壓力,推動特色課程最快,相較之下,國中教師肩負升學壓力,是新課綱下動得最慢的一群。
鼓勵「動手做實驗」,是新課綱自然科最重要改變之一。108課綱規畫國中自然科三分之一改為探究實作,但第一線教師表示,實驗課秩序難管理,有老師認為在一般教室「講授實驗」較有紀律和效率,學生成績也沒因此往下掉,不需因新課綱調整教學。另外,實驗課要讓學生真正學到探究能力,而不只是動手玩器材,仰賴老師的引導教學能力。
我國校園實驗硬體設備也不如許多國家,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教授邱美虹指出,國內中學沒有專責的實驗室管理員,建議政府投資這筆人事預算。中國大陸每12班就配一名專責人員。
實驗設備多寡也具城鄉差異。理化教師描述,都會學校設備充足,實驗課可落實分組實作。不過有些偏遠學校幾乎無實驗課,再加上教師流動率高,找不到實驗管理員。
另外,邱美虹表示,比起國中,國小更是扎根科學教育的好階段。小學生無升學壓力,能帶著「問號」看世界,上國中易變成「句號」。若要養成科學人才,國小階段首重觀察力培養,到國中邁入理論建構,高中階段練習解釋科學現象。
不過按2019年教育部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全台僅667名加註自然專長的小學老師;加註英語和輔導專業的老師都超過2000人。
邱美虹說,小學音樂課反而聘專業老師,而自然也是專業學科,引導學生「觀察」並找出自然現象規律,就仰賴專業教學能力,否則恐變成「看」現象,無法達到科學教育目標。她建議政府有效增加具自然專長的小學老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