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SS國際數學科學教育評比 台灣國二生排全球第二

教育部今與教育成就評鑑國際協會(IEA)同步公告「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2019」調查結果,除了四年級學生數學成就持平,四年級科學排第5、八年級數學及科學成就排第2,皆較上回進步一名;數學和科學落後人數下降,城鄉差距也縮小,顯見鄉村進步幅度多於都市,但八年級學生科學應用與推理能力較弱。不過,學生對四年級數學、八年級數學及科學「不喜歡」、「沒自信」 和「認為不重要」的態度仍高於國際平均。學者認為,可望藉由落實新課綱來改善現況。
TIMSS每四年進行一次調查。根據2019年調查結果,台灣學生表現多較2015年進步,僅四年級學生數學停滯在第四名,優於我國者為新加坡、香港、南韓;四年級科學成就在58個國家中,名列第五,較上回前進一名;八年級學生數學和科學成就,在39國家中排名第二,較前次進步一名,新加坡穩座第一名。
另在城鄉差距方面,四年級學生在數學、科學城鄉差距無變化,八年級學生數學、科學城鄉差距皆縮小。計畫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指出,這代表鄉村進步幅度大於城市,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除此之外,數學與科學學習落後學生百分比皆逐次下降,四年級及八年級數學落後學生百分比皆下降一個百分點;四年級科學落後學生下降一個百分點,八年級科學落後學生則下降兩個百分點,顯見我國數學與科學教育不僅整體表現優異,也兼顧學習落後學生。
學習興趣部分,除了四年級學生科學學習興趣持平,四年級數學、八年級數學和科學的學習興趣仍不高,且高於國際平均。
張俊彥表示,東亞國家皆有此現況,若就細節來看,這些國家都有考試篩選制度,考試會讓家長重視子女向上發展,篩選制度也讓學生學習成就變好,若以心理學「大魚小池」理論來說明,優秀者彼此競爭,壓力也會比較大,此理論可解釋這些國家表現好,卻比較沒自信。
不過,新加坡是少數有高成就,且學生學習熱情接近國際平均的國家。張俊彥表示,新加坡的科學採整合式教學,台灣分科較嚴重;該份調查也顯示,學生科學學習興趣與教師對科學探究和實驗的重視程度呈正相關,越常做實驗,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越高,108課綱重視探究精神,可望透過新課綱改善現況。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2019」共有58個國家參與四年級評量、39個國家參加八年級評比,在2019年5月13日至6月14日實施。這是我國自1999年以來,第六次參與「TIMSS」調查,台灣去年參加這次調查的四年級學生有效樣本共有162校、3765名學生,以及203校、4915名八年級學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