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討會/教育不改恐釀世代落後? 潘文忠點出3大努力方向

科技快速發展,也對現行教育產生衝擊,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行「新世代 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教育部長潘文忠也點出三大教育努力方向,分別為科技對未來教育影響、培養成社會公民素養,以級面對全球趨勢的競爭力。
潘文忠、考試院長黃榮村、科技部前部長陳良基、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以及多名教育界人士與會,在場座無虛席,共同檢視當前教育政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致詞時表示,科技快速發展改變產業工作型態、用人需求,連帶改變人才培育的方式,教育如何因應變革才能負荷國家需求,相當值得探究。
黃昆輝表示,從威權體制成為民主體制,這是重大社會變遷,但以當前國內政治運作跟國人行為表現,普遍仍缺乏民主素養跟法治精神,特別是國民教育。他說,如何有效培育國人擁有現代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仍值得虛心檢討。
如何透過人力培育促進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黃昆輝表示,藉由圓桌論壇,邀請專家探討新世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近來國內外環境變化大,對國家產生多大的衝擊,帶來不少壓力,教育部也承受相當大的衝擊與壓力。
潘文忠則說,不管從科技對未來教育的影響,或是培養成熟社會的公民素養,到面對全球趨勢的競爭力,確實是當前教育最需要做的努力。
108課綱上路,潘文忠表示,希望藉由新課程,從國民教育開始從學生素養面向推動相關課程教學,但潘文忠也坦言「這挑戰非常大」。面對教育、大環境快速變革,教育大體系轉變沒辦法太快,但如果不改變,可能都是世代的落後,也是政府要面對的大責任。
潘文忠也向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致意,潘文忠說,基金會從未獲得教育部一塊錢的補助,但不僅是短期政策調查,也關心國人公民素養的長期追蹤,如教育價值等,以最快時間做成深入的研究調查,讓國人更加了解,也是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的重要參考資料,是台灣教育發展重要的民間智庫。
「新世代 新需求-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研討會邀請黃榮村以「台灣教育瞻前顧後50年」進行專題演講,並以「因應科技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衝擊」、「培育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厚植國際化趨勢下的國家競爭力」三大主題專題探討;閉幕式則邀請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等人,以「新世代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進行圓桌論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