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市區大學人均地僅1廁所 公校爭取空間墓地也不放過

國立大學20年來學生數倍增,校地卻維持原狀,最小校人均空間不到0.8坪,僅一間廁所大小。大學展開找地大作戰,清大不惜與逝者爭取用地,前年取得六公頃公墓,將打造智慧教室。台科大花15年取得兩公頃的公館蟾蜍山眷村地,近日又因文化資產問題繳回七成。北科大爭取建國啤酒廠也踩文資紅線,校務發展持續卡關。
國立大學越來越大,教育部統計,清華大學學生數從88學年的7311人,拓展到108學年的1萬6678人,規模翻倍漲。同一期間台灣大學學生數也從2.5萬成長到3.1萬。多名大學校長坦言,人變多但校地沒變大,將阻礙校務發展,損害學生受教權。
都會區學校尤其難拓展校地,位台北市的台科大、北科大,每生平均享有面積不到10平方公尺,台北商業大學每人更只有2.56平方公尺,相當於一間廁所,堪稱最擁擠的國立大學。
清大是近20年規模擴張幅度最大的公校,前年向新竹市政府取得六公頃公墓地,校地總面積達120公頃。清大校長賀陳弘對此表示,竹市府盼公墓轉往靈骨塔,校方也想爭取校地,前年在雙方共識下取得六公頃校地,目前正進行遷葬作業。墓地轉為校地要經多道程序,遷葬後還要確認地底下是否留文物,最後重新整地才能轉為教學用途。
台大20年前在竹北取得35公頃校地,直到2015年只蓋一棟樓,遭縣議員批為「台灣最大詐騙集團」。台大總務長葛宇甯表示,台大確定將進修推廣學院設在竹北,兩年後可完工。台大校務預算有限,難趕上竹北開發與人口成長速度。目前竹縣府盼台大在竹北校區增設風雨球場和完全中學,還在討論中。
台北科技大學校地僅9.6公頃,近日爭取建國啤酒廠當校地引發爭議。副校長楊重光指出,北科大民國60年代讓出3.3公頃校地給建國南路和忠孝東路,促成台北市由東向西發展,校園卻此被切割為東、西兩區,失去的土地再也拿不回來。建啤廠曾是北科大學生學習發酵的場所,北科大若能使用該地,同樣規畫打造成實習廠,且將按文資法活用老屋。
台北市公館蟾蜍山一塊兩公頃的地,台灣科技大學也花15年爭取。不料取得後遭文資工作者反彈,稱該塊地是國內「最後的眷村」。校長廖慶榮說,維護文資動輒千萬元,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有限,因此最近讓出1.4公頃給北市府,但僅存的0.6公頃鄰近校本部,對不到10公頃的校園來說,還是很珍貴。該校多年來南爭北討,另取得竹北和土城兩校地,將設立國際生書院和教師宿舍。
廖慶榮和楊重光都感嘆,政府常說重視技職教育,技專校院最需要比照真實工廠大小的類產線教學場所,「為何辦學成果不錯的科技大學,沒辦法取得更多空間?」賀陳弘則說,教育部當時未替國立大學爭取土地處分權,如今大學取不了地,也無法以小地換等價大地,用地彈性不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